印度总理谴责西方导致其国内通货膨胀创纪录
印度通货膨胀率高达7.57%。辛格总统抨击国际社会,一段时间以来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控制价格上涨。专家指出,新德里因一味追求工业和服务行业发展而过度忽视了农业

新德里(亚洲新闻/通讯社)—四月中,印度通货膨胀率高达7.57%,创下了三年来的最高纪录。印度联邦政府总理辛格,指责“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金融领域的发展无法令人满意”。

       四月二十九日,辛格总理在接见印度工业商会成员时指出,两年之内,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增长了1%。但是,美元价格上涨了90%、欧元价格上涨了40%。而国际社会根本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二OO九年全国大选即将来临之际,印度政府试图控制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四月二十九日,中央银行宣布提高贷款储备利率,从原来的8%提高到8.25%,以减少市场上的流动资金。

       国内的批评家与印度政府的意见基本一致。指出,一年之内,国内总的消费指数增长了7%。但是,零售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根据官方统计资料,新德里的食用油价格上涨了40%、大米上涨20%、豆类上涨18%。但事实是,食品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五个月之内几乎翻番。

       近五年来,印度经济的平均增长幅度为8.5%。而发展领域,仅局限于手工业、服务业。而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18%、为国内创造60%就业机会的农业,增长幅度仅为2.5%左右。此外,钢铁、水泥和其它工业及服务发展所必须的材料价格飞涨,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前财政部秘书沙克拉,指责新德里“任凭粮食和其它基本必需品的公共分配体系衰退,首先给穷人造成了损害”。此外,“国家在农村地区的投资不足,特别是水利灌溉系统的投入有限,导致农业减产”。而这里,还没有包括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沉重打击。60%的农作物得不到灌溉,完全依赖四个月的雨季。

       专家们指出,印度从没有真正短缺过食物。即便一九四三年孟加拉爆发饥荒,造成150万人死亡的时候,也没有出现食物短缺。真正的问题是,以合理的价格分配食品。为此控制物价,印度动用了农作物储备,但因腐败和侵吞等现象,导致收效远远低于预期。二OO六年至二OO七年期间,甚至被迫进口粮食作物,再以双倍于政府向农民廉价收购农产品的价格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