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财富及大型国有企业的控制
中国共有一百二十九个大型国有企业,掌握着占国民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能源、电讯等关键行业。借助它们,中共以私企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直接控制着国家财富

北京(亚洲新闻/通讯社)—鉴于中国经济问题导致的社会抗议活动日益加剧,中共领导人重新提出了建设公正和平等社会的意愿。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建设“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二O一一至二O一五的“十二五计划”旨在包括所有人,使每个人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益处。知名经济学家林和立指出,如果不干预一百二十九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优惠垄断地位,那么上述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中共恰恰是靠上述国企控制国家财富的。

       一百二十九家大型国企以垄断的方式控制着能源、通讯、金融(银行保险等)、矿产、交通运输以及国防航天工业等关键行业。其中的许多企业已经上市,但至少半数的股份仍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手中。

       二OO九年,一百二十九家大型国企总收入21万亿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7%;但纳税仅为1.1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的17%。数据表明,占据国家财富最多的纳税最少。

       林和立撰文指出,从理论上而言,中央政府通过国家发改委直接控制此类大型国企、任命高官。但事实上,许多国企各自为政,由中央政治局成员直接指定空降兵。他强调,前总理李鹏的儿子李小鹏(现已调任山西省副省长一职)和女儿李小琳都是华能电力集团的最高主管,其收入至少是私企主管五倍以上。

       上述国企却是以私企的形式进行管理的,旗帜鲜明就是要赚大钱。二O一O年,一百二十九家大型国企的总收入大约为一万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其中,四大银行第一季度每天进帐14亿元。但他们并没有给人民、给普通老百姓创造任何利益。发出此类质疑的并非别人,恰恰是中共自己的喉舌《中国青年报》。

       十二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黄树德承认“国企的生产能力仍然低于国际同行业的水平”。

       群众抗议后,发改委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要求部分垄断性行业将其净收入的15%(此前为10%)和10%(此前为5%)上缴国库。但还要看政府如何利用这笔税收。经济学家们质疑,为什么不能纳入公共基金服务于民。

       分析家揭露,上述国企的收入甚至没有用来更新改造,几乎全部用在了金融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上。去年三月,发改委被迫下令七十八家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但只有九家听从。十二月,中国国贸集团投资63亿元在北京购买土地。与此同时,北京的房价继续疯涨,早已超出了中产阶级的购买力。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问题专家申昆容指出,“垄断和不平等的竞争”令国企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并成为导致财富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和教授李一宁指出,国企享有特权,轻而易举地获得贷款,明显优于私企。

二OO九年,仅中国移动和中国通讯两家电讯企业就赚得2,185.5亿元人民币,比五百家私企的总收入还多出六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