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家庭、爱的喜乐是成长的场所、慈悲的体现
作者 Franco Pisano

世界主教会议后宗座劝喻,教宗方济各关于“家庭之爱”的文件《爱的喜乐》正式发表了。家庭奠定在婚姻基础之上,是教会和当今社会生活的中心,为此,社会应该支持家庭,而不应该压制。家庭享有权利,如不容侵犯的教育权,不能与其它形式的结合混淆。“教会内有必要实现教义与实践的合一,而这不会妨碍对教义一些方面的不同诠释或者因此而造成的后果”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基督徒家庭是奠定在婚姻基础上的,“是喜乐与艰辛、紧张与休息、痛苦与解放、满意与探索、厌恶和乐趣的交织”(126)。家庭“是教会和当今社会生活的中心,为此,社会应该支持家庭,而不应该压制。家庭享有权利,如不容侵犯的教育权,不能与其它形式的结合混淆。这不仅仅是理想,尽管具体的现实因着文化、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导致了迥异的表现。一个要融入的事实;教会应该满怀着耶稣的爱与慈悲展望的,还要努力‘接受’那些‘非正常的’情况”。这一宗旨贯穿了今天发表的,教宗方济各世界主教会议后宗座劝喻《爱的喜乐》。文件的签署日期意义深远,三月十九日,即大圣若瑟瞻礼。最后,以向纳匝勒的圣家祈祷词结束。祈求圣家“也让我们的家庭成为共融的场所、祈祷的晚餐厅、真正的福音学校和小小的家庭教会”。

            这部长篇文件具体地阐述了通过基本的主线去应对不同情况,其结果则是“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能找到更加本地化的解决办法、关注传统和地方的挑战”。诚然,“教会内有必要实现教义与实践的合一,而这不会妨碍对教义一些方面的不同诠释或者因此而造成的后果”(3)。

            这也是二O一四年和二O一五年十月召开的家庭牧灵问题世界主教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即离婚再婚者和所有处于“不正常”情况下的人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不断鼓励人们做出负责任的个人和牧灵辨别,还要承认的是‘就具体案例而言其责任也是因人而异的’”。一个规范的结构和有效性并不是一定要完全一样(300),“这是将一切结合起来,应该帮助每个人找到自身参与教会团体的方式”(297);“应该更加采用各种不同方式融入到基督信仰团体中,避免各种形式的丑闻”(299)。

            文件中还指出了圣经中“常常出现的天主圣言并非是抽象的,而是陷入危机或者正经历某种痛苦的家庭的伴侣、指出了道路的终点”(22)。“我们深知人类-文化变化的主要方向,因此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中所得到的社会结构的支持远不如从前”(32)。此外,还有各种挑战,从移民现象到性别主义理论、抵制出生的思维方式及其给繁衍后代领域造成的生物技术影响;从缺乏住房和就业到未成年人的色情及侵犯”。

        面对这样的事实,不应该想“婚姻的神学思想太过抽象了,远离了具体生活和家庭的情况”。但是,要追随耶稣的榜样,“永远也不要丧失对那些脆弱的人的陪伴,就像撒玛黎雅人那样”(38)。总之,教会蒙召“培养树立良知,而不是要取而代之”(37)。今天,“家庭牧灵空前地重要,为失败者牧灵是巩固婚姻家庭的牧灵努力、借此防止破裂”(243)。

为此,要从准备婚姻起步。“每一个地方教会要辨别什么是最美好的,进行相应的培育的同时不要让青年远离圣事。这不是给他们整部要理,也不是用太多的话题令他们饱和”。“关注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207)。“培育也是伴随新婚夫妇最初几年的家庭婚姻生活,也要对修道生进行广泛的婚姻培育,而不仅是教义”(203)。婚前牧灵和婚姻牧灵,总之“首先应该是牧灵,帮助他们在爱中不断成熟起来并战胜艰难时刻”(211)。

事实上,婚姻基础是爱。“基督信仰的理想,特别是在家庭内,是爱”(119);“婚姻是宝贵的标志,为此,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举行婚姻圣事时,天主‘反馈’在他们身上、将祂的爱的纲要和特征教给他们”(121)。教宗继续指出,“婚姻中,爱也是性爱。……尽管存在种种夸张或者质疑,但教会的官方教会、忠实于圣经的教导从没有拒绝过性爱,但向扭曲和破坏性的一面宣战”(147)。

爱“做出了生活的榜样。为此,夫妇之爱不会在夫妻内部耗尽的”(165)。劝谕第五章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谈到了接纳新生命、怀孕期的期待、父亲和母亲的爱。

“让孩子感到被期待是很重要的”,“他是人,拥有无限的价值。不能被用来达到个人目的。为此,一个新生命是不是有用、是不是具有我所喜欢的特征、符合我的计划或者梦想并不重要。因为子女是恩典,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170)。“国家应该为此提供援助的教育服务、伴随家长发挥作用的努力。他们也有权自由地选择教育种类,按照自己的信仰给予子女教育。学校不能取代家长,而应与家长互补。这就是基本原则”(84)。

但文件中,并没有把家庭局限于一个小团体,而是拓展到了“叔叔、表兄弟、亲属、有人和老人”。“他们是男人和女人、父亲和母亲。……为此,我多么希望教会满怀喜乐地迎接废弃文化的挑战(191)。一个收养、接纳的家庭,促进了相遇文化”。

“家庭肩负着教育这一特殊任务”(274)。“在家庭里要学会本着评判的态度辨别社会传播工具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教育首先是家长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子女成长的行为”。但又不能一味地控制子女,因为这样做“达不到教育子女的目的,无益于帮助他们迎接挑战”(261)。

性教育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宗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谈这一问题。当今信息爆炸的 时代,应该帮助年轻人选择、辨别扭曲他们爱的能力的东西(281)。

最后,对子女的教育还有传播信仰。今天的生活使之变得很困难,如工作时间、世界的复杂性。尽管如此,“家庭也要继续成为教导信仰美好与理性的场所、祈祷、为他人服务”(287)。“家长要伴随儿女的信仰历程,这就要关注他们的变化。让他们懂得灵修经验是不能强加的,而是自由地建议。子女具体地看到他们的家长祈祷是重要的。为此,家庭里的祈祷时刻和大众化的爱德表达方式可以具有所有要理和讲话的最大福传力量”(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