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自今日起开放教宗庇护十二世时期档案

现在正式对外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共产主义“崛起”时期的档案文件。此时期,天主教会与纳粹和法西斯政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特别关注,尤其是在大屠杀中庇护十二世的「沉默」这一争议性问题上。


梵蒂冈(亚洲新闻)-自今日起,梵蒂冈档案馆和圣座的其它档案馆都将开放庇护十二世(1939-1958)时期的文件。这对于全世界的学者,尤其是历史学家来说是件大事,因为教宗尤金·帕切利(Eugene Pacelli)所处的年代极其特殊,他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目睹了后期共产主义的「崛起」。

此时期,天主教会与纳粹和法西斯政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特别关注,尤其是在大屠杀中庇护十二世的「沉默」这一争议性问题上。

在这一问题上,目前有两种主流思潮。一方面,有些人认为教宗帕切利当时竭尽所能地去挽救犹太人地生命;另一方面,不少人指责他本应该公开谴责那些迫害以及主张迫害的人。

指责他的人表示,时任国务卿的枢机主教帕切利于1933年7月20日跟德国签署了一份协议,签署时间仅仅在希特勒上台后的几个月(1933年1月30日),因此有人认为他对纳粹主义表示认可。

但是,从梵蒂冈的角度来看,该协议将天主教会和德国信徒自梵一大会失去的权利重新夺回。

此外,当1939年3月2日帕切利当选为教宗时,纳粹德国及亲政权的媒体给予了大量负面消息。

同年,就在二战开始前夕(1939年9月1日),即德国入侵波兰的前几天,教宗曾在广播上发表言论,敦促不要诉诸于武器,指出「和平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战争可能会失去一切」。

关于大屠杀中,庇护十二世保持“沉默”一事,确实让人值得关注。

在战争期间以及随后的几年中,不少有犹太背景的人士对圣座为犹太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其中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犹太人世界大会的英国代表亚历克斯·伊斯特曼、耶路撒冷的拉比以撒·埃佐格、未来的以色列总理基安·魏曼、罗马的首席拉比佐利、犹太世界大会的秘书长莱昂·库博维茨基等。1958年10月10日,庇护十二世去世时,以色列外交大臣戈达·梅尔说:「在纳粹恐怖的十年间,我们的人民遭受了可怕的灾难。教宗曾大声疾呼地谴责迫害者,对受害者深表同情」。

作为反派声音中,具有代表性地是1963年,德国剧作家Rolf Hochhuth创作的「Der Stellvertetrer」,后者指责庇护十二世同纳粹主义参合在一起,共谋灭绝犹太人。

从那时起,教宗帕切利的「沉默」成为了公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只有少数人记得,1942年7月20日,荷兰主教们发表了一封牧函,公开谴责纳粹将犹太人驱逐出境。纳粹对此作出了抗议,并将4万名犹太血统的天主教徒送到了集中营,其中包括后来被封为圣人的伊迪丝·斯坦。

从今天开始,整理了十四年的文件和注释将公布于众,除了开放梵蒂冈档案馆外,学者们还将有机会查询国务秘书处外交部门的历史档案馆, 信理部档案馆,万民福音部历史档案馆(原传信部),东方教会部历史档案馆等。

梵蒂冈档案馆中有关教宗帕切利的档案数量巨大,其中涵盖了73个教宗代表档案库,15辑国务秘书处系列资料,来自21个罗马不同的圣部和各个教廷办公机构的材料,3个梵蒂冈国的材料和其他8处不同来源的文件。总的来说,所有的资料出处能达到120个,共计2万份档案。在这些材料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国务秘书处系列,其中包括将近5000个档案盒,它们被15名档案管理员重新排序,编号和描述过,此外,还有一份约1万5千页的清单可供参考。这一切都如实记录了该教宗执政二十多年生涯中教会和社会的变化。(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