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萨邦: 天主教徒部落在德里和北京边境的死难者中发生冲突
作者 Nirmala Carvalho

克塔克-布巴内什瓦尔总主教:昌德拉坎特·普拉丹为国捐躯。家庭遭受了沉重打击,但也为他的牺牲感到自豪。来自奥里萨邦的另一名士兵在冲突中丧生。


莱基亚(亚洲新闻)-「坎大迈尔(Kandhamal)之子为印度捐躯,我们深感悲痛,我们为他的家人和整个天主教小区提供了慰藉。」这就是克塔克-布巴内什瓦尔(Cuttack-Bhubaneswar)总主教若望.巴尔瓦(John Barwa)回忆起昌德拉坎特·普拉丹(Chandrakant Pradhan)的故事。

普拉丹是6月15日在与中国驻军在喜马拉雅边境的冲突中丧生的20名印度士兵之一。据印度新闻媒体报道,未经北京证实,中国军方有43名受害者。之后,该地区的两个军事司令部开始了会谈,昨天中国军队释放了10名印度士兵。他们是在冲突期间被俘虏的,据报告,士兵手持尖刺的棍棒和石头而不是枪械武装。

德里和北京互相指摘对方越过了印度拉达克与中国阿克赛钦地区之间加尔万河谷附近的临时边界。沿喜马拉雅拱门,两国共有3,488公里的边界,争议绵长,并引发了1962年的流血战争。

克塔克-布巴内什瓦尔(奥里萨邦)的总主教若望·巴尔瓦对28岁的天主教部落成员昌德拉坎特·普拉丹的逝世表示极大的哀悼,他于6月15日在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喜马拉雅边境的战斗中丧生。

在2014年,他进入比哈尔第16团。他的遗体被带到坎丹哈尔地区的莱基亚堂区,在那里举行了葬礼。

总主教区司法与和平委员会秘书迪比亚·帕里卡·辛格(Dibya Paricha Singh)在接受《亚洲新闻》采访时说:「我认识他的父母,他们为养育受过良好教育和坚定信念的孩子做出了许多牺牲。」

普拉丹以其士兵的薪金支持家庭生活,特别是他的两个兄弟和姐妹的生计做出了贡献。

普拉丹的家人于6月16日收到了他的死讯:「我们被毁了,但我们为儿子牺牲而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奥里萨邦总理纳韦恩·帕特奈克(Naveen Patnaik)也赞扬了年轻天主教徒的英雄主义精神,例如该地区的另一名本地人纳伊布·苏伯达·南杜拉姆·索伦(Naib Subedar Nanduram Soren),他亦在与中国军队的边界冲突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