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2011, 00.00
亚洲
發送給朋友

世界权威不足以应付全球危机

作者 Bernardo Cervellera
两年前,各国政府挽救了银行,但今天反被指为破坏人类福祉的敌人。世界金融体系曾经被认定为危机的「罪魁祸首」,现在看来却最有权发言,至少在失控前充当最后仲裁者。这正威胁民主和自由。世界权威是必要的,但必须受国家监察和平衡。目前,最为需要的由以物质利益基础的(单一)标准,转化为一个集中在全球人类发展,正如教宗本笃十六世撰写的《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所建议。
罗马(亚洲新闻)世界经济危机处于一个乖异的转变。不仅美国债务受攻击、法国银行可能降级、意大利国库券受打击、西班牙经济恶化,以至爱尔兰、葡萄牙、冰岛和希腊的经济内破裂,目前的政治危机已经蔓延多国,国家领袖已因失去权力控制而蒙羞,他们似乎对局势起不了作用,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找到解决方案或者稳定局面。

这一切都很有趣,因为当危机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崩溃),政治领袖们被视为「救星」,而金融和信贷机构仿似「元凶」。当时,有的甚至称其为「政治」控制世界金融体系,扼杀财富造成破坏,背弃人民信任,以及表现毫无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最后,政治制度明显地成为金融体系的俘虏。美国联储局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挽救了金融机构,倾注新印的钞票进去。金融机构获救,但央行和大众家庭损失惨重,因为主权债务令人震怒。

这正正是美国的情况,欧洲某程度亦然。欧洲联盟的实用性,以至欧元对各国经济体也受到质疑。

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年,金融机构吹嘘「成功」,业务利益如何增长,尽管普罗大众在忍受失业、沮丧、工作不稳和贫困。

欧洲和美国领袖备受批评,被指无能阻遏经济下滑,使人民非情愿地勒紧裤腰带(例如意大利)。

中国的情况也不大乐观。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已经影响中国前景,因为中国的经济是出口导向型,依赖欧美进口货物。北京尝试了以刺激经济方案来改变方向,但最终招致通货膨胀。在试图增加收入(和消费),它已使业务(包括国营)增长,却导致失业和社会紧张关系。

正如在美国和欧洲,中国决策者已经受批评为没有能力管理国家经济。

中国、欧洲和美国是世界经济动力。面对中东和北非所经历的「阿拉伯之春」的冲击,我们看到,几乎整个世界(除科威特和斯堪的纳维亚)都处于危机当中,不是政治就是经济困难。

然而,陆续有人提出要有一国际机构,监督各国经济体,检视货币价值,以及监注视金融活动。

问题是谁可监察这一个机构?它如何成立?世界了解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的主管如何产生:在不甚透明的标准来进行(幕后涉及政治领袖、金融玩家和说客),远离普罗大众的生活现实。

很多人都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如何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建议他们「为自己的益处」进行私有化、减持、削弱社会保障,以使他们融入全球化的旋涡。
除非我们想要一个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如新皇帝)来统治普通百姓的(受限制)生活,我们必须确保,任何新权威(暂且不论及它是如何建立)必须植根于民主和国家的制衡。这些要求,许多已为各国政府必须置于某种「托管」形式,以代表世界金融体系,实际上最终破坏民主和限制自由。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撰写的《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指出,在2008-2009年危机时发表:「为避免形成一个危险的、独裁的超级权力,全球化的操作该依据互补原则,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平面,但彼此合作。…为的是不损害人的自主,也为能有效地运作。」(第57号)

新的国际机构的「质」也很重要。迄今,金融说客是在世界上引起混乱,既没有标准,又不惜任何代价争取利润。没有人对美国失业者,或者中国数以百万计人受奴役的工人表达过关心,或中东群众在适应粮食价格的变动。对此,我们必须包括对贫穷国家的援助政策,以至当中附加条件,包括反人口、支持堕胎和绝育等表示关注。

在此,《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亦指出,即使它可能在沙漠中的声音,当它认为,「金融经过被滥用而破坏了实体经济之后」,应该「新成为一个致力生产财富和发展民族的工具。」(65号)

遗憾的是,引起世界混乱的危机,显示现有金融秩序建基于物质利益,它作为一个指导标准仍然有效,使所有国家变成债务人。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正确的。人都喜欢信贷(和债务)而舍弃生产力和创新。创造力和学习,与售卖无用或过时东西来相比,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人们喜欢生活懒散,而非牺牲和辛勤工作。

这一切都意味着,世界危机不能由一个解决最终主权当局授权管理国家财富。什么是必要的是,一种转化,从而产生一个崭新的全球性发展模式,让创造力和责任感备受重视。(维)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