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2014, 00.00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指出对于整个教会来说这是"仁慈"、"接近""受伤者"的时刻

接见罗马教区司铎时,教宗强调"我们可以把今天的教会设想为一个战地医院"。"我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带有十字架的小布包",牢记一位伟大的告解神师。"每当我想别人的不是时,我的手就到这里来"。告解神师既不是过分"宽容的人"也不是"极其严厉的人"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今天,教宗方济各在接见罗马教区司铎时讲话指出,对于整个教会来说这是"仁慈的时刻";用耶稣的目光去审视那些"倦怠和憔悴的人,他们就像失去了牧人的羔羊"、审视那些"受伤的人"。司铎应该对他们抱有同情心、"亲近"他们,直到和上主一起为他们而战斗,就像亚巴郎和梅瑟那样。

       今天清晨,教宗以罗马教区主教的身份,满怀着主教的亲密无间接见了"他的"司铎们,结合教区现实生活,包括令人痛心的具体情况娓娓道来。诚然,话题也拓展到了"许多正在饱受更艰难局势煎熬的国家的人民......"。

       其间,教宗为昨天去世的一位七十四岁本堂司铎路易吉·赖特罗西神父祈祷;"公开"表达了对某些司铎受到的指控的"痛心"和"慰问";透露自己随身总是携带小布袋子,因为"教宗的衬衫没有兜",他的玫瑰经念珠上的小十字架倾诉着"仁慈","每当我想别人的不是时,我的手就到这里来"。

       开始时,教宗讲到"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一起做四旬期开始的灵修避静,而是聆听圣神在这个时候--也是仁慈的时刻向全体教会说的话"。这是基督给我们的,"要我们自己,我们这些教会的司祭们使这一信息始终保持活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宣讲时、在行为、表彰和牧灵选择中,例如选择修和圣事重新回归为首要任务,同时开展仁慈的事业。修和、和好,用圣事、用语言和仁慈的行动修和"。

       "你们中的有些人给我写信、打电话、问我为什么总是和司铎过不去、说我对神职人员挥舞棍棒,我可没想舞动棍棒打人"。"让我们想一想对一名司铎来说什么是仁慈",想想善牧的形象,司铎是仁慈的人、充满同情心的人、亲近人、关怀他人。所有在生活中受伤的人都能在他内找到关注、得到倾听。这就是我要强调的牧灵标准,亲近、关怀他人。特别是司铎行告解圣事时,要展示出仁慈,通过他的所有行为方式......。而这些源于他自己首先怎样善度这一圣事、取决于是否让在十字架上的天主圣父拥抱他"。"我留给你们一个问题,我是怎样告解的"?

       "司铎要学会有一颗会感动的心,那些冷酷的司铎对教会没有好处。我们可以把今天的教会设想为一个战地医院,需要照顾伤员。对不起呀,反正我是这样看的、是这样想的"。今天的世界上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伤员--物质方面的问题、丑闻、教会内的,神职人员应该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仁慈首先意味着照顾伤员的伤口。......我问你们亲爱的兄弟们,你们认识你们堂区教友的伤口吗?你们关心他们了吗?

       "让我们再回到告解圣事",常常听到教友们说遇到了一位严厉的神父或者一位过分宽容的神父。这样不行,"告解神师的风格可以各不相同,但这种不同不能是实质内容方面的",即在教会伦理道德教义和仁慈方面是必须一致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仁慈的司铎会象善良的撒玛黎亚人一样,......但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的心有怜悯的能力、是基督的心"!

       "我们知道,无论是过分宽容还是过分严厉的告解神师都无益于圣德的增长。仁慈则能伴随圣德的道路、伴随人的成长......,的确,对本堂司铎来说任务太繁重了。怎样做呢?通过牧灵磨难,也是一种仁慈的方式。牧灵磨难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为人承受磨难、和人一起承受磨难"。

"我们为一个孩子的痛苦哭泣、为一个被摧毁的家庭哭泣,可是司铎的哭泣、为你的子民哭了吗?在圣体龛前为你的教友转祷了吗?象亚巴郎那样,象梅瑟那样和上主博羿、争辩"?

接着,教宗的思绪又涌向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给在场罗马教区的神职人员们讲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位著名的告解神师。当年若望·保禄二世来访时想找一位告解神师,圣座大使馆便请来了这位神父。他一生做过省会长、当过教授,但始终做神师。他的告解亭前总是排满了人。一年的复活瞻礼清晨,当时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教区副主教的贝尔格里奥神父惊闻这位神师去世了,便到圣堂的地下墓室去向这位神父最后告别,却发现,灵前只有两位老太太,连花都没有。"怎么回事,他一生宽恕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全体司铎的罪过,包括我在内,现在却身边没有一个人"?于是,贝尔格里奥神父立即奔到大街上为他买花,装饰灵柩。忽然,"我看到了手中的玫瑰经念珠,脑子里立即涌现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有的那种小偷的意识,摆放鲜花的时候,我用力拽下了念珠上的十字架,并对他说'把你的仁慈给我一半吧'。我内心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受给了我这种勇气、这样祈祷。接着,我就把十字架放在了这里,口袋里。可教宗的衬衫没有兜,我就一直带着一个小布袋子。从那天起直到今天,那个十字架一直和我在一起。每当我想别人的不是时,我的手就到这里来。......对我很有好处,一位仁慈司铎、一位亲近他人伤口的司铎的榜样能带来多大的益处呀......"。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