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16, 14.03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传教不是教士的、涉及教会-世界关系、其它的都是毫无用途的

作者 Fabrizio Meroni*

宗座传教联盟秘书长就教宗方济各在宗座传教联盟百年纪念之际的讲话发表评论。有必要严肃考虑怎样更新和改革教会的传教结构体制,这样做就需要重新回归梵二大公会议,特别是落实大公会议精神。传教不仅是教会的身份,而是教会在世界的正常存在方式。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普世教会的传教事业是通过教会-世界关系来实现的。不应该也不能继续存在传统的南-北或者东-西两个轨道了,这是在十分不同的历史和教会背景下产生的:而应重返梵二大公会议精神并加以落实,使每一名受洗者成为传教士。这一点,宗座传教联盟秘书长、国际传教与培育中心主任,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法布里奇奥·梅洛尼神父深信不疑。就教宗方济各六月四日在宗座传教联盟百年纪念之际的讲话,梅洛尼神父向本社发表了评论。以下为梅洛尼神父评论全文:

            向宗座传教善会发表的讲话中,教宗告诉我们庆祝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真福保罗·曼纳神父于一九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正式创建的宗座传教联盟成立百年纪念,首先意味着严肃认真地反思其改革、彻底更新,使之能够成为宗座传教善会所属所有善会的灵魂。正如保禄六世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五日给宗座传教联盟的宗座书函《Graves et Increscentes》中已经表达的、所想的。

            灵魂意味着要给所有宗座传教善会一颗“思考的和热情的”心,就像教宗指出的。从而更新对奠定在圣人和殉道者的神秘灵修基础上的传教事业的激情和热情。

            教宗说,庆祝百年纪念的最佳方式是为曼纳神父所作的一切感谢上主。同时,利用三年的时间对宗座传教联盟与其它三个善会——宗座信仰传播善会、宗座圣婴传教善会和专门为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修道院服务的宗座圣伯多禄保禄善会——相比较之下所特有的传教本质以及作用进行彻底反思、真正改革。

            目前,这三年是这样规划的:二O一六年主要是聆听、以后的两年(二O一七年和二O一八年)里将主要用于聆听地方教会和传教力量的声音。但同时,要开展培育活动、努力恢复我们今天暂时停刊的杂志,加以试验。这段时间的唯一目标是理解怎样同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地方教会一道从中心帮助他们开展传教的持续培育,以真正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这就意味着宗座传教联盟可以在人员、时间和金钱上大力投资,使这些教会所需要的传教教育不断继续。年轻教会处于持续传教状态,因为从数字——还有文化、经济或者就受迫害的情况——而言他们还绝对是“少数派”。为此,他们无论开展任何牧灵活动——从要理到明爱、从准备初领圣体到婚姻或者慕道者——都是他们的常规牧灵活动,但显然是在一个传教性的社会-文化结构体制内。即便这些教会不愿意,但社会-地理情况也将传教作为他们的自身身份。

            普世教会的参与

            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和美洲古老教会还要从这一现状中学习很多。宗座传教联盟关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是因为他们是传信部所辖地区,但并不排除欧洲和美洲。相反,愿意后者更多地参与。就捐献方面而言,这种参与已经存在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基督信仰国家基督徒的钱都给教宗,让普世牧人能够帮助所有教会——特别是较为贫困的教会——开展正常的传教活动。

            此外,我们还要求他们也提供人力资源,帮助宗座传教联盟和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地方教会开展持续培育工作。美洲和欧洲的这些人回家后,将这一持续培育的经验用在他们自身教会的传教宣传方面。为此,这不是为某些人提供便利优惠,而是从这些教会开始。因为,他们的本性就是处于持续传教状态。

            教会始终是传教性的

            教会永远、始终是传教性的,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处于持续传教状态。这一概念是涉及所有人的:修会会士、神职人员还是受洗者。为此,事实上是不存在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甚至相反的方向也不存在。只有穿越整个世界的一个现实、一个网络,在这其中,传教要求一个懂得始终福传的教会。正如教宗方济各在今年三月十九日给马克·奥赖特枢机的信中指出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天生的主教或者司铎,但我们所有人生来就是受洗的平信徒,是天主子民。生为平信徒、领受洗礼的人,意味着是被天主圣神放在世界上的,带着在我们生活中作为的耶稣基督的新意。

需考虑两点:第一点是教宗方济各从没有说过新的或者旧的传教、福传,而始终讲的是传教性。不会因为讲传教区而歧视其它地区。为此,就要申明一点:传教不仅仅是教会的身份,而是教会在世界的正常存在方式。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传教是所有人的任务

就历史缘由而言,需要认识到向外邦人传教,特别是在发现美洲大陆后,向外邦人传教已经强烈退化成了纯粹是教士的任务。尽管有许多各不同传教修会团体的传教员、修会等,但被派遣的永远都是司铎和修会会士。以至于梵二大公会议五十年后,还被迫要强调传教是所有受洗者的事业、是全体天主子民的事业。换言之,我们对大公会议精神的真正理解和接纳大大延误了。正如本笃十六世教宗强调的。

为此,传教不应去教士化。历史上,我们经历了向外邦人传教十分教士化的过程。但今天,我们意识到能够从事这项使命的司铎人数在减少。圣神以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方式,要求我们做出新的反思。

基本问题是:我们与梵二大公会议相比落后了五十年,因为我们实际上将传教缩减成了一个教会性质的问题。但我们并没有从实质上反复想过,传教是今天教会与世界的关系。如果仅集中反思大公会议指出的向外邦人传教的更新,那么我们很可能还会再失去五十年。这些年,事实上很难想象传教是所有人的事业,尽管我们常常反复强调。

 圣神的直觉

但这是十分需要圣神帮助的,同时,圣神通过教会运动团体展示了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经验。普世性的教会运动团体,得到了三位教宗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通常由平 信徒、家庭和夫妇组成的教会运动团体尝试了从圣洗圣事中获得的传教身份。用什么方式呢?得益于他们的身为夫妻、度献身生活者、活跃在各种职业领域的身份, 使他们接受了在教会-世界关系背景下的鲜明信仰教育。不是教会-某一个大陆的关系,显而易见,在此背景下,圣神通过这种教会经验使我们本着更加负责任的精 神、更加有能力生活出教会-世界的关系。

今天,要在此背景下严肃反思传教、与世界的关系。教会与世界之间的正常关系叫传教。为此,教宗说不存在不是传教性的正常牧灵工作:诚然,如果正常的牧灵指 的是组织教廷、制定牧灵计划、组建委员会;司铎们花大量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那么,教宗本人就会对我们说这是没有用的。仅仅需要抓紧时间,事实上,近五十 年来,这些事使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

走出教士的轨道

传教不是南北也不是东西向的铁道。我们不能说一个教会是传教性的,因为把她的司铎送到了海外。一个真正传教的教会是一个严肃对待其与世界关系的教会。为 此,基本的问题不是司铎:是婚姻、家庭、工作、经济、疾病、磨难、死亡、种族或者社会歧视性的机构、教育、一个社会——也就是说一个教会——处理人类毁灭 的能力。

不幸的是,今天许多地方教会无力体现真正的传教性。因为他们的教会结构体制只顾自我管理。教宗说,一种忧虑是错误的:不能因为得益于一个现存自保的牧灵有 能力管理好堂区或者教区,就视为是一个“运作的”教会。这样做的教会甚至不清楚什么是世界或者世界在哪里:许多主教感到自己是官员或者运作中的,因为他们 给每个堂区指定了一名司铎。这种思维方式告诉我们,福传是他们最后才考虑的问题。和许多年轻教会一样,这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教会内。如果我们关心 教会事务是面向世界的,爱世界、使其在基督内得救,那么照顾堂区意味着一种传教态度。

当思维方式仅仅是“圣统制”时便会出现这些问题:当一名司铎对堂里挤满了人感到满意时,一切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可以开十次会,但永远都没有教育意义。只 是空谈而已,一个完全无视现实生活是什么、正在做什么的计划。这就是许多教会今天变得毫无意义的原因,甚至从文化视角而言都没有意义,尽管可以炫耀拥有大 批天主教徒。教会的未来不在我们基督徒比例最高的地方,而是在有殉道者的地方。

传教是见证

为此,传教不能也不应该仅倒退成为向海外派遣了多少司铎。因为这是把教会缩减成了教士的。当教宗对我们宗座传教善会说将计划、募捐放在次要位置时,更多地 致力于我们的身份、我们的灵修和对传教事业的激情与爱时,他说传教不是强迫他人改教,而是吸引。通过见证、殉道、爱德和努力,展示出信仰进入了所有人的生 活,就像在基督内信是我们生活的最佳理由。

今天,似乎没有人关心传教了,因为似乎与现实生活脱节了。教宗却教导我们,就连真福保罗·曼纳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教士的教会:取名司铎传教联盟,那是因为当 时的教会还是一个主教和司铎组成的教会背景。曼纳神父所有的作品中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司铎职责要让全体信徒成为传教士。一个非教士化的视 野,但要求牧人认真的服务。

思考和改革宗座传教联盟的方向是十分明确的,就是针对年轻教会内的持续性传教培育开展工作。这是我们要在未来三年中应对的工作。

 

*宗座传教联盟秘书长、国际传教与培育中心主任,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法布里奇奥·梅洛尼神父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教宗对《禁止集束炸弹条约》正式生效感欣慰
01/08/2010
魏京生: 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22/03/2021 15:17
以色列呼吁在10 月举行新的选举
21/06/2022 12:06
教宗:堂区、学校和体育环境有责任保护儿童
17/11/2021 18:26
教宗:我们需要休息和祈祷,别从繁重的工作过度至忙碌的假期
18/07/2021 16:03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