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019, 18.53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在传教月我们祈求不要成为救恩的障碍

「今天,我们祈求自天主教我们惊叹的恩宠,而不是阻碍其创造力,而是承认和喜爱新方法,借着复活的主将祂的圣神倾注到世界上,并吸引人的心,使祂自己被称为 『万民的主』(宗徒大事录10:36)。」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那些想要宣扬福音的人「不会阻碍天主的创造工程,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弟茂德前书2:4),但却有利于人的心与主相遇。」这是教宗方济各在今天 (10月16日) 的接见观众时谈到这个主题,延续了《宗徒大事录》的教理讲授的周期。

教宗向法国人问候时强调:「在这个特别传教月,我们祈求圣神赐予恩宠,成为传扬福音者、是人与主之间的桥梁建造者,而不是救恩的关卡和障碍。」

教宗方济各在对圣伯多禄广场上向二万人演说:「圣路加在《宗徒大事录》中叙述的世界福音之旅,伴随着天主的至高无上的创造力,令人惊讶。祂想自己的孩子克服一切特殊主义,以求得救恩的普世性。天主要拯救每个人。那些从水和圣神重生的人,被召叫走出自己,向他人敞开,在一起的生活方式,这将每个人际关系转变为兄弟情谊的经历(《福音的喜乐》,87)。」

「伯多禄是成为圣神激发历史上的『兄弟和姐妹』关系的见证人。他与保禄同是《宗徒大事录》的主角。伯多禄见证圣神在五旬节倾注在门徒身上,以及宣布他们的后裔为『呼号上主名字的人』(宗2:17,21;迦拉达书3:1,5)。伯多禄经历了生命中一个决定性转折事件,在他祈祷的同时,他得到了异像,他看到一种神圣的「触动」,引起他心态的改变。他看到一块大布从上面掉下来,上面布满了各种动物:四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他听到一个声音以这些肉为食物。这位良善犹太人的反应,声称自己按照天主的律法,从未吃过不洁的东西(见肋未纪11)。然后,有声音强烈地回答:『天主称为洁净的,你不可称为污秽!』(宗10:15)。」

「上主希望伯多禄不再根据纯洁和不纯洁的类别来评估事件和人,而是学会走得更远、看待人和他内心的意图。实际上,使人不纯洁的原因并没有来自外面,但只能来自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马尔谷福音7:21)。」

「这个神视之后,天主将伯多禄带到一个未受割礼的外邦人科尔乃略的住所」,『是所谓意大利营的百夫长』,『是虔诚而敬畏天主的人,对百姓慷慨好施,又向天主祈祷。』(宗10:1-2)。」伯多禄已经根据神视和神圣的教训作了准备,同意做「犹太人不准」的事(宗10:28),即进入未受割礼的家;与他们一起吃饭。这不是礼节拜访,而是将救恩的圣言带给那些还没有听过的人。伯多禄在那个异教徒的家里传道,宣讲被钉十字架和复活的基督,并宽恕相信基督的人的罪。当伯多禄说话时,圣神便倾泻在科尔乃略和他的家人身上,伯多禄「以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付洗」(宗10:48)。

这件事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兄弟,认为伯多禄的举止是丑闻,严厉地斥责他(宗11:1-3)。在这一点,祈祷带来的影响,浮现在传扬福音者的心中:「当福传者从祈祷中起身时,他们的心灵更加开放,不再牵挂自己而自由自在,他们渴望行善,乐于分享自己的生命。」(《福音的喜乐》,282)实际上,在伯多禄与科尔乃略相遇之后,他自己从身上解放了出来,更加与天主和其他人共融,因为他看到了天主的旨意。因此,他可以理解,拣选以色列不是对功德的报酬,而是无偿的召唤,作为特选者和异教徒中介的标记。」

「亲爱的兄弟们,从宗徒之长那里我们了解到,福传者不能成为天主创造工程的障碍」,『因为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弟茂得前书2:4),但是却有利于人心的交往。我们与我们的兄弟姐妹,特别是那些非基督徒的兄弟姐妹如何相处?我们是一个障碍吗?是我们阻止他们与天父相遇还是为我们协助他们呢?今天,我们祈求自天主教我们惊叹的恩宠,而不是阻碍其创造力,而是承认和喜爱新方法,借着复活的主将祂的圣神倾注到世界上,并吸引人的心,使祂自己被称为 『万民的主』(宗10:36)。」

最后,教宗向波兰人致意时,他回顾了嘉禄·沃伊特拉枢机(Karol Wojtyla)当选伯多禄继承人的周年纪念。「我们感谢上主,借着若望保禄二世的言语及行为和圣德,在教会、世界和人心中所取得的一切美善。让我们记住,他呼吁我们向基督敞开心扉是始终及时的。」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教宗:圣神降临使教会诞生了,教会經驗惊喜與不安
08/06/2014
在贝鲁特港爆炸两周年之前,筒仓倒塌
01/08/2022 15:54
教宗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人设置的障碍而远离天主
30/04/2016 13:36
教宗指出告解神师是天主的“工具”,谨防为慈悲设置障碍
04/03/2016 16:55
警方拆除金钟道占中障碍物
18/11/2014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