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17, 18.21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抚慰他人比受人抚慰更容易,放下苦涩和抱怨

问题在于“在消极的位面,我们是主人”,因为我们内里都有罪的伤痛,而“在积极的位面,我们是乞丐”,我们不喜欢去乞求安慰。“这对如今的我们很有好处,对我们每个人,要自己做良心省察:我的心怎么样了?我的心中有苦涩吗?我有什么悲伤吗?我的语言怎么样?是赞美上主、称颂美好,还是总在抱怨?让我们祈求上主赐予我们勇气的恩典。”

梵蒂冈(亚洲新闻)— 抚慰他人比受人抚慰更容易,放下苦涩、怨念和抱怨。教宗方济各今日上午在圣玛尔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主持晨间弥撒,在讲道中阐释了今日读经一中先知依撒意亚的段落(依撒意亚35,1-10),上主向祂的人民许诺了抚慰。“天主来安慰我们”,教宗重申。圣伊纳爵“告诉我们,思索基督的安慰之工是善的”,就好比是一些朋友安慰别人一样。只要想想看,路加福音中记述的复活之清晨,当耶稣出现在众使徒面前的时候,他们如此喜悦,难以置信。“多少次,天主的抚慰就像是一个奇迹一样”。

“但是接受抚慰并不容易,抚慰他人比受人抚慰更容易。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消极的东西,我们依附于我们内心的罪恶之痛,而且,有很多时候,我们宁愿呆在那里,独自一人,就像福音中说的那样,蜷在席子上,孤零零的,就是不起来。‘起来’是耶稣的话语,祂总是说‘起来罢’。”

问题在于,“在消极的位面,我们是主人”,教宗说,因为我们内里都有罪的伤痛,而“在积极的位面,我们是乞丐”,我们不喜欢去乞求安慰。这就是为何我们宁愿“怨恨满怀”,在怨恨中煎熬“修补平复自己的情感”,因为我们有一颗“苦涩的心”,我们还拿这苦涩当宝。就像作貝特匝達水池边那个瘫子一样:他患病已经三十八年,满腔苦涩,抱怨当池水搅动时,没有人帮助他。“对于这些苦涩的心,苦涩比甜蜜更美好”,教宗方济各指出,许多人宁愿承受苦涩,“苦涩的根”,“是我们原罪的记忆所带给我们。而这恰恰是一种不让我们自己得到安慰的方式”。而且,苦涩“总是引导我们去表达抱怨”:那种在天主面前抱怨而不是赞美祂的人:怨恨就像音乐伴随着生活。教宗回顾说,圣女德兰修女曾说:“那些总是说‘有人不公平待我、有人对我做了无理之事’的修女们有祸了”。教宗还说,先知约纳简直是个得了“诺贝尔埋怨奖”的人,他抱怨说上主会对他做点什么,所以就从上主那里逃走了,然后被水淹没,再被鱼吞吃,然后又重回使命。然而他却并没有为人民的悔改而欣喜,反而抱怨天主救了他。教宗评论说,“抱怨里也有相互矛盾的事情”,教宗讲述了他认识的一个很好的神父,不过总是抱怨一切,“他有本事从牛奶里找出一只苍蝇”。“他是一个好神父,办告解的人都说他是如此的仁慈,他已经老了,教会的同仁们谈论说他死后,当他到了天堂,‘他跟圣伯多禄说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问‘地狱在哪里?’,因为他总是消极的。圣伯多禄会领着他看地狱。他看到了......‘有多少人被审判啊?’ – ‘只有一个’-‘啊,真是一场灾难的救赎......”。“总是......发生这种事情。在苦涩、怨念和抱怨面前,今天教会的话语是‘勇气’,‘勇气’。”

的确,依撒意亚勉励我们鼓起勇气,因为天主“来拯救你”。而在今天的福音(路加福音5,17-26)中,一些人因为人群众多而挤上屋顶去,从瓦中间把那患病的瘫子放在耶稣面前。他们不考虑在座的还有文士或其他人,他们只是希望那个人被治愈。

“今天礼仪的信息是让我们允许自己接受天主的安慰”。教宗最后总结说:“这并不容易,因为要接受天主的安慰,我们要彻底脱下自己的自私,舍弃那些我们敝帚自珍的东西,比如苦涩、比如抱怨,很多这类的东西。这对如今的我们很有好处,对我们每个人,要自己做良心省察:我的心怎么样了?我的心中有苦涩吗?我有什么悲伤吗?我的语言怎么样?是赞美上主、称颂美好,还是总在抱怨?让我们祈求上主赐予我们勇气的恩典,因为在勇气中祂会来安慰我们,祈求上主:主啊,请来抚慰我们。”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