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2020, 13.22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新冠病毒,愿天主助佑家庭发现新的爱之表达方式

昨天,教宗方济各前往圣母大殿的罗马人民之佑,以及圣玛策禄堂内的神奇的耶穌十字架受难像祈祷,这个十字架曾于1522年为结束罗马的「大瘟疫」而被带至罗马各区进行游行。

梵蒂冈(亚洲新闻)- 在这些被迫共处的日子里,愿天主助佑家庭发现新的爱之表达方式。 今天上午,教宗在圣玛尔大之家特别为各个家庭奉献弥撒。影响全球的疫情仍然是教宗祈祷的中心,昨天,教宗方济各曾前往圣母大殿的罗马人民之佑,以及圣玛策禄堂内的神奇的耶穌十字架受难像祈祷,这个十字架曾于1522年为结束罗马的「大瘟疫」而被带至罗马各区进行游行。

今天,教宗除了呼吁众人继续为病患祈祷外,还特别念及家庭。他说,「我关心那些被困家中的家庭、不能上学的孩子们,也许家长们不能出门;有些人也将被隔离。愿天主助佑他们在这种新情况下寻到新方式去表达爱和共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在家庭中找到具有创造力的温馨时刻。让我们为家庭祈祷,以便此时此刻的家庭关系永远繁荣」。

教宗方济各在讲道时评论了当天的圣经经文,即列王传下(思高列5.1-15)与路加福音(思高路4.24-30),并指出:「今天的两段经文中都有一种引人深思的行为,一种人的行为,但那却不是善良的精神:忿怒。拿撒勒的这些人开始听耶稣讲话,他们喜欢听他讲话,但随后有人说:『这个人在哪所大学学习过?他是玛丽亚和若瑟的儿子,他曾是木匠!他能告诉我们什么?』。人们都忿怒填胸。他们对此感到愤怒。而这种愤怒促使他们采取暴力。他们讲原来敬仰的耶稣赶出城外,把他从山上推下去。纳阿曼也是如此,这个好人就是这个纳曼,他也对信仰敞开心扉,但当先知派使者对他说让他在约旦河里洗七次,纳阿曼生了气。『看,我原想他会出来见我,站在我面前,呼求上主他的天主的名,向患处挥动他的手,治好这癞病。大马士革的阿巴纳河和帕尔帕尔河,不比以色列所有的河水都好吗?我不能在那里洗得洁净吗?他于是转身,气愤愤地走了』」。

教宗接着说,「纳匝肋也有好人;但是这些善良的人背后是什么导致他们忿怒填胸呢?在纳匝肋会发生更糟的是:暴力。纳匝肋会堂的人与纳阿曼都认为天主只在非凡、与众不同的事中显现自己;天主不能行生活常事和朴实之事。他们不屑于简单。他们很愤慨,鄙视简单的事物。我们的天主使我们明白,他总是以朴素的方式行事:以朴素的方式在纳匝肋之家,在日常工作的朴实之中,朴实的祈祷的中…简单之事。而世俗的精神却将我们引向虚荣、表象,这两者都将以暴力告终:纳阿曼非常有礼貌,但他仍在先知面前摔门而去。暴力,一种暴力行为。会堂人民开始激动,愤怒并做出杀死耶稣的决定,但这都是潜意识的,他们将他赶走,要把他推下山去。忿怒是导致暴力的丑陋诱惑」。

然后,教宗又说到,几天前,他们给他看了「手机上的一个视频,显示了一栋被隔离大楼的大门。有一个年轻的先生要出门。保安告诉他不可以出去。然后这位先生怒视他,殴打他:『你算什么东西,黑鬼,能阻止我出门?』忿怒是傲慢者的行为,但却是傲慢穷人的行为,是精神匮乏的傲慢者的行为,是那些自欺欺人,自以为是的傲慢者的行为。忿怒之人是一个精神阶级:很多时候,这些人往往需要愤慨,唯有如此才能感到自己像个人。这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神学家称其为『法利赛丑闻』,天主的朴实、穷人的朴实、基督徒的朴实令我不敢置信,就像在说:『这不是天主。不,不。我们的天主更有文化、更睿智、更重要。天主不能以如此简单的方式行事』。愤怒总是以暴力告终、既包括肉体暴力,也包括舆论的暴力,两者皆能致死」。

教宗最后总结说,「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两段经文:纳匝肋会堂人民与纳阿曼的忿怒,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天主的朴实」。

回顾昨天,教宗方济各离开梵蒂冈祈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他首先前往圣母大殿敬奉的罗马人民之佑圣母像祈祷。随后,又在科尔索路上步行了一会儿,前往圣玛策禄堂,向那里摆放的神奇的耶穌十字架受难像祈祷,这个十字架曾于1522年为结束罗马的「大瘟疫」而被带至罗马各区进行游行。

教宗为这场肆虐意大利和世界各国的全球性大流行祈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病患早日康复,教宗还为近日病逝的患者祈祷,希望他们的家属能够找到安慰。他还念及医疗工作者、医生、护士以及那些为保障社会运转而做出贡献的人们。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国际社会立即干预圣地局势
24/11/2004
孔德鲁谢维奇总主教:世界需要智者和圣人,而不是革命者
10/03/2021 14:18
教宗:在圣诞马槽前找回对天主亲近的惊喜之情
20/12/2023 15:37
教宗:圣神降临,一个已和解并准备开始传家使命的团体。为亚马逊及卫生工作者祈祷
31/05/2020 15:12
在柬埔寨天主教徒带领圣女耶稣圣婴小德肋撒父母的圣髑进行朝圣
28/08/2019 15:52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