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15, 00.00
泰国 - 香港 - 中国
發送給朋友

香港正义和平委员会:支持民主雨伞运动

作者 Lina Chan
在「亚洲的和平与和解」会议上,香港代表描述当地一些天主教徒,以行动支持民主。「占领中环运动」或者称为「雨伞运动」,已经成为香港市民政治觉醒的分水岭。她还谈到行政长官的不光彩立场、当局利用香港警察打击运动,以及北京利用舆论反对所谓的「缺乏爱国主义」和「无视法律」的抗争行动。

曼谷(亚洲新闻)- 代表香港教区的正义和平委员会的陈丽娜,在「亚洲的和平与和解」国际会议上,报告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情况,包括去年发生的「雨伞运动」。

这一运动在提高香港人对民主的关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持续了十个多星期,和平示威占领公共土地,作为「以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运动」的一部分。

「雨伞运动」这个名称被使用是因为学生和其他抗议者,以雨伞来对抗警方驱散人群所用的水炮和胡椒喷雾。以下是陈丽娜的报告全文(原文为英语,《亚洲新闻》翻译):

雨伞运动成为香港的政治运动之分水岭。这是第一次有香港众多市民一起表达了相对较强的政治意识,努力为自己的前路表达意见。虽然香港政府刻意曲解运动,谓它本身就只是一场社会运动,可以透过关注具体政策,如青年政策或房屋便可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一场政治运动,重塑香港的思想领域。

在2014年香港抗议行动,由香港人进行静坐示威,当中涉及公民抗命,在2014年9月开始,反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8月31日的议决,把香港的选举制度改革定案。不过,普遍认为该方案是高度限制市民选举,并且等于是共产党控制哪些候选人,可以参与香港的选举。

由于反对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学生们于2014年9月22日发动罢课。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和另一学生组织「学民思潮」,于2014年9月26日冲入公民广场,直至9月28日凌晨,「占领中环行动」组织者宣布他们将立即开始那场公民抗命运动。

示威活动在香港政府总部外面展开,雨伞运动的成员占领了多个主要的交通路口。示威者堵塞香港岛的金钟一带,中断东西交通枢纽。警察使用催泪弹等战术与示威者交锋,其中包括怀疑要求黑社会成员袭击示威者,触发更多市民加入抗议活动,继续占领铜锣湾和旺角等区域。抗议者的人数,时常维持在10万以上,铺天盖地的警力更引起市民更大的反弹。

在香港和北京的政府官员谴责占领行动为「非法」和「违反法治」,而中国官方媒体和官员一再声称,西方已经起到了「煽动」抗议活动的角色,并警告示威行动可以会演变成流血冲突,有人「死伤等严重后果」。

占领事件造成了香港社会的分裂。青年原为一些对政治冷淡的一群,现积极参与运动,积极讨论政治,不仅在工作地点,以至社交媒体,一旦讨论占领事件,各方舌战笔战,支持与反对的双方陷入敌对局面;甚至很多家庭,也因意见分歧不和。

金钟、铜锣湾和旺角等闹市重要地点被占领,交通停止行驶70多天。尽管面对黑社会和恶棍的恐吓和暴力威胁,特别是旺角,以及警方多次尝试清场,那些支持普选的人士坚守阵地达两个多月。

旺角占区于11月25日被清除时,发生了一些反抗推撞;而金钟及铜锣湾占区,分别于12月11日和14日被清除时,示威者没有反抗。

整个抗议行动中,香港政府利用警方和法院来解决政治问题,把这些机构变成政治工具,从而损害了警察和司法制度的公信力,影响香港的「法治精神」。

警方采取的不行动和暴力行为,严重损害了一度被视为亚太地区最高效、有诚信、公正持平的警队声誉。抗议活动结束了,但是没有从政府那里得到任何政治上的让步,而特首梁振英和建制派曲解香港民主运动,为单纯的违法行动,而学术界的积极分子的公民自由和发言自由受到攻击。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响应香港民主发展的工作

倡议行动

教区的正义和平委员会与学生运动和「占领中环」领导人保持联系:

1.我们组织了「商讨日」,让天主教徒讨论香港的民主发展。

2.我们协助「商讨日三」,让参加者了解符合国际标准的选举方案,最后参加者投票选择了三个包含公民提名元素的选举方案。

3.协助6月22日和6月29日两次民间「公投」,近八十万香港人投票支持有公民提名成份的方案。协助多区堂区设立投票站,方便市民在那两天投票。

4.与其他香港的民间团体及非政府组织合作,支持为普选宣传而从6月14日至22日举行的毅行争普选,天主教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参加了是次毅行。

5.向被逮捕的天主教徒提供法律支持。

6.声援那些在中国大陆支持雨伞运动而被逮捕的人士。

教育

1. 在多个堂区组织相关的研讨会。

2.出版了几本小册子介绍民主观念、香港的民主发展和天主教社会训导。

3.在雨伞运动前,组织了祈祷会,为香港的未来祈祷;同时,在雨伞运动前,在多个堂区举行修和祈祷会。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