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中的自杀现象和心理问题逐渐增加
作者 Gianni Criveller, missionario PIME

香港(亚洲新闻)—最近几周以来,香港社会和公众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了青年问题上,甚至引起了港府立法委的关注。起因是,十一月十一日,一名十五岁的中学生自杀了。而在这名学生就读的学校里,两年间已经有三名学生先后自杀。香港特区教育与人事问题负责人在对这一事件发表评论时却表示,自杀学生的行为是“怯懦的、自私的、软弱的和不负责”的表现。

       言论一出,立即在全港激起了强烈反响,并招致舆论的严厉批评。指责这位负责人对导致学生自杀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无动于衷;没有能力完善教育体制。为此,这位教育与人事问题负责人被迫重新发表声明,为她的言论作出解释,指出她的本意是批评在青少年中泛滥的将自杀视为是“英雄的”或“勇敢”表现的“浪漫主义”倾向。香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以“语不择言”来批评她的讲话。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及一位小学校监则指出:“过去,政府官员和公共舆论,将青少年的自杀问题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家长和教师。而这种观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无形中鼓励了孩子们将自己视为牺牲品,要以自杀的形式来‘报复’。”

教育体制遭到批评

港府的媒体大张旗鼓地对教育与人事负责人的言论,进行批评和指责。要求她向自杀学生的家长和家庭道歉;甚至有人建议其辞职。因为身为教育部门负责人,应对使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并自杀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承担责任。

       香港的教育体制被指责是一大失败。仍然集中在铺天盖地的考试上,并由考试结果来决定学生的升学、进入高水平的学校,甚至未来命运。由此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而传授给学生的教育,只是肤浅的为了应付竞争考试的填鸭内容。一些评论指出,刚刚十一岁的孩子,就被划分成或聪明、或愚蠢。据《南华早报》十一月十四日的评论员文章,目前,香港的小学校有所改善,但仍不够充分。

       许多家庭抱怨香港学校的课堂爆满,教师甚至要使用扩音器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听到。此外,教师的水平有限,特别是表达能力存在问题。在课堂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教学工作。

       香港的大部分学生,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里。他们的家庭,无力为他们提供宁静的空间集中精力学习。鉴于经济危机、家庭问题等,更为他们增添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与全世界各国的孩子们一样,他们还要面对与同龄人相处,建立关系的感情问题。为此,舆论指责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不具备倾听孩子们的能力;也没有专心致力于这方面工作的时间。由此,使青少年很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不被人理解。

现有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讨论,使港府教育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存在的各种问题。近两年来,中小学校共有二十七名学生自杀(总的来说,与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相比较,香港不能算是最糟糕的);三分之一的学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90%的学生感到压力过重,患有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缺乏生活目标、疲劳、失眠、头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述情况,在最近两年来,逐渐恶化。这主要与经济形势滑坡给家庭造成的影响有关。

       据香港大学防止自杀中心成员介绍,70%的自杀青年存在精神问题。她表示不能接受港府教育人事事务负责人的观点——将自杀视为自私,或者个人失败的行为。需要认真弄清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而开展有关方面研究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事实上,一千二百所学校中,只有八十个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一些心理学家要负责三十所学校的问题,几乎不可能及时制止自杀现象的发生。绝大部分的公众舆论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任务绝非是对遭受上述问题折磨的人们予以指责;而是应该更新教育体制;为陷入困境的家庭予以支持;在学校中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防范类似现象的发生,支持学校的工作。

       总之,在接受港府议会的质询时,政府强调指出,近三年来,在卫生部设置的教育委员会的帮助下,五百多名青年放弃了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