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上的“伊萨”(耶稣)深受当今伊斯兰知识分子的爱戴
梅尔·吉普森的影片《基督受难记》,在中东地区的许多伊斯兰国家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关于伊斯兰世界如何看待十字架的问题。在意大利,公共场所悬挂的十字架令一些穆斯林感到不满。而在其他伊斯兰国家中,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复活的耶稣、天主教的耶稣,深受伊斯兰宗教人士,特别是诗人、作家和穆斯林知识分子们的爱戴。

贝鲁特(亚洲新闻)—英国牛津大学伊斯兰历史学教授塔利夫·卡利迪,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美国大学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对现代新派诗歌来说,耶稣受难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希望由此能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带来新的意义”。卡利迪教授是哈佛大学出版的“伊斯兰文学史上有关耶稣的穆斯林记载”一书的作者。不久前,黎巴嫩出版社将其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出版。阿拉伯译本的书名是《穆斯林眼中的福音》。

       穆斯林非常尊重和敬仰耶稣,在每每涉及到耶稣的记载时,总会加上一句“平安与他同在”。由此,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对于伊斯兰信仰来说,耶稣死后被其他先知替代了。在贝鲁特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卡利迪谈到了从历史至今,“耶稣在穆斯林描述中所体现的魅力”。

       卡利迪认为,伊斯兰在谈到耶稣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区别,即“神学先知”——可兰经中的耶稣,“真主之言”、“默西亚”、“安拉的使者”;以及传说中记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耶稣的生活。

       正是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受难、流血、复活,使伊斯兰知识分子十分感兴趣。至少三位著名的现代诗人——苏丹的穆罕默得·阿尔-法伊斯图里、巴勒斯坦诗人麦哈迈德·达维什和伊拉克诗人巴德尔·沙克尔·阿尔-萨耶巴,堪称是他们中的代表性人物。

       这些诗人们对耶稣的描述,构成了对可兰经的挑战。在可兰经里没有神性和十字架的记载。相反,上述作家们认为,基督信仰信经的中心内容“太珍贵了,是不能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