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对“讯息之国”黎巴嫩的偏爱
作者 Fady Noun

从圣若望保禄二世到教宗方济各,雪松之国仍是值得维护的对话和相遇典范。圣座对政治和体制危机,以及“身份觉醒”问题的关注。黎巴嫩基督徒在肆虐中东的冲突和紧张局势中的历史作用。


贝鲁特(亚洲新闻)- 在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访问梵蒂冈之后,我们完全有权询问总理获得了怎样的支持,除了知悉圣座如何在中东建立外交体系,以及黎巴嫩是否在其中起核心作用。为回答这些问题,简单回溯以往绝不是无用之功。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3年主动为黎巴嫩召集主教大会,并违反了至少两个基本要素的规定。为黎巴嫩召开主教大会是一个相对不寻常的选择。

通常,主教大会是为维护一个大洲的福祉(如非洲),或解决与牧灵有关的紧急问题(另一个例子是家庭)而召开。黎巴嫩主教大会是有史以来首次针对一个特定国家而组织的会议。第二个重大创新是邀请伊斯兰宗教当局参加大会(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此外,上述邀请被扩大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观察员。

根据记录,Dar el-Fatwa黎巴嫩主教大会代表穆罕默德·萨马克(Mohammad Sammak)解释说,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是拉菲克·哈里里(Rafic Hariri)说服黎巴嫩穆斯林精神领袖响应教宗的呼吁。后者经过一系列讨论后决定道歉,向天主教会领袖发送感谢讯息,并祝愿主教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拉菲克·哈里里了解了此事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塔夫协议(1989)的“精神对立”,以及议会中伊斯兰与基督教平等的协议。他成功说服穆斯林宗教领袖,大会绝不会是基督徒之间一次单纯的宗教会晤,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解决内战的计划,后者能开辟新视野。参加主教大会的三位穆斯林代表分别是德鲁兹派阿巴斯·哈拉比(Abbas Halabi)、什叶派萨乌德·毛乌拉(Saoud Maoula)和萨马克(M. Sammak)。

拉菲克·哈里里作为促使主教大会圆满举行的重要人物,在大会结束后应邀前往梵蒂冈并受到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接见,后者向其表达了深深的感激。教宗圣父表示,“我要将黎巴嫩的基督徒交托给你。”拉菲克·哈里里回应说:“他们是我的家人和兄弟。我们大家一起组成一个民族。”

黎巴嫩主教大会的先例也在中东主教大会(2010年)之际重演,该地区的战争和动荡促使了那次大会。在这种情况下,圣座的注意力已从黎巴嫩这样的小国转移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召开此次大会的教宗本笃十六世亦邀请黎巴嫩代表穆罕默德·萨马克(Mohammad Sammak)及在场的主教和宗主教发言。随后,他决定从黎巴嫩发布的宗徒劝谕(主教大会讲话的总结)。萨马克指出,教宗默默地重走了教宗保禄六世的旅程,后者在前往耶路撒冷(1964年1月4日至6日,六日战争之前)途中在贝鲁特转机,随后前往安曼,并借此希望将黎巴嫩作为通往中东的大门。

而梵蒂冈对黎巴嫩这种偏爱的秘密何在?教宗方济各的最新言论似乎也延续了这一秘密?在宗徒劝谕“对黎巴嫩的希望”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邀请黎巴嫩基督徒“继续并加强他们在阿拉伯世界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事实上,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提倡相遇文化于圣座而言至关重要,在宗教交融日益普遍的世界中,这个地方被视为伊斯兰与基督教关系的实验室,而教宗近几年访问开罗(2017)、阿布扎比(2019)和伊拉克(2021)的旅途,以及近期发布的通谕《众位弟兄》也再次确认了这一趋势。

关于伊拉克之行咨询萨马克之际,他坚持将教宗方济各与阿拉伯世界最高精神领袖——阿亚图拉·西斯塔尼(al-Sistani)的会晤放在纳杰夫​举行。鉴于黎巴嫩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不难理解圣座为何如此坚决地把黎巴嫩作为典范和榜样。在他看来,无论圣座的其他关注点是什么,黎巴嫩及其共存始终是一种“普世特殊性”,是遵循多元主义、向他人开放的榜样。

事实上,在这个身份觉醒的困难时期,对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开始,梵蒂冈认为的深度共存是唯一能与针对逊尼派世界,或具有宗教背景的默西亚主义(如正在伊朗崛起的少数群体),或具有民宗背景的(如黎巴嫩执拗寻求“基督徒权利”的团体)少数群体抗衡的文明典范。因此,圣座仍在贯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提出的教义,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希望看到将“黎巴嫩讯息”付诸实践;看到黎巴嫩基督徒勇敢地站起来,重塑阿拉伯世界需要其扮演的历史角色,抵抗回到身份“舒适区”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