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培训学院「德奥班德」、塔利班和伊斯兰教义
作者 Alessandra De Poli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员塔斯尼姆·布特 (Tasnim Butt) 向《亚洲新闻》说,德奥班德宗教社群逐渐激进化。塔利班严格的视野,与普什图文化和部落主义交织一起,而阿盖达 (基地) 组织和伊斯兰国之间的战略竞争,都与伊斯兰教无关。


喀布尔(亚洲新闻)- 在印度北方邦的德奥班德,塔利班形容此地为其宗教运动于19世纪的发源地,他们厌倦了与「可兰经学生」保持联系,后者是刚刚夺回阿富汗并宣布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塔利班政权) 诞生。

有人说:「我们是一个宗教门派,我们又是印度人。每当塔利班发动恐怖主义行为时,就会有人质疑我们的诚信,可耻。」一直住在德奥班德的60岁农民说:「有人谴责那些是伊斯兰教的行为,更糟。」世界上没有宗教会指导信众杀戮或致残;伊斯兰不会做的。塔利班对违背伊斯兰教义,他们对待妇女和男子,做了可怖的事。」

德奥班迪市,英国殖民时期是一个村庄,距离印度首都Dör al-ém(或达鲁尔乌卢姆)150公里,在1867年,伊斯兰教宗教学院在此建立。至今,每年它仍然录取几千名南亚学生读书。由从这城市开始,德奥班迪宗教运动蔓延开来,正如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员塔斯尼姆·布特 (Tasnim Butt) 所解释:「最初是作为一个改革派和原教旨主义运动出现的地方,该运动目标是净化伊斯兰教中的印度教文化元素。」

今天,「德奥班迪」成为一个宗教运动以至政党,主要在巴基斯坦活跃,因为在1947年与印度分离后搬移到巴基斯坦。他们与塔利班的联系有历史渊源。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圣战者加入了包括「巴基斯坦德奥班迪」在内的各种战斗组织。

布特说:「在与苏联军方的十年战争中,有400万至600万阿富汗难民逃往巴基斯坦。1989年以后,许多人回国,但还有大约200万到300万人仍未离开。」

「难民营由不同的宗教组织管理,包括『德奥班迪』组织。这就是日后塔利班领袖接受培训的地方。在整个南亚,教育仍然是德奥班德伊斯兰教的基础。虽然巴基斯坦的德奥班迪只占逊尼派穆斯林的20%,但他们控制着60%的可兰经学校。」

该研究员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奥班德人变得激进起来。他们反对巴列维(Barelvi),巴列维同时出现在印度 [名字来自巴列维村]。因此,他们反对流行和苏菲伊斯兰教,特别是对圣人的敬拜,因为根据他们的说法,这是推卸责任的罪行,即把某些人与神联系在一起。」

「即使在今天,他们坚持要回到伊斯兰教的起源,即7世纪的沙特阿拉伯。因此,他们是萨拉菲斯特人(Salafists)吗?」

主要区别在于法律学校:德奥班迪人追随阿布·哈尼法 (Abu Hanifa) 的伊斯兰学校,以至于『德奥班迪』和『哈纳菲特』的称号,在这区域,是同义词。另一方面,萨拉菲人不遵循任何法律学派,认为《可兰经》和《哈迪斯》是伊斯兰法律之法规汇编的唯一法律来源。

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要记住,塔利班的严谨性,与其种族来源交织在一起:「我们有时会忘记,阿富汗社会是强烈的部落。塔利班对宗教的解释非常严格,因为它也与普什图文化有关。对塔利班来说,妇女没有继承权,也没有必要读书学习。但这并非源于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妇女可以继承50%的家庭财产,而是来自她们是普什图人(Pashtun)。因此,塔利班的意识形态基于两个支柱:德奥班迪和哈纳菲特伊斯兰 (Hanafite Islam),以及他们的普什图族血统。」

「他们在阿富汗的胜利,现在将激励该地区的其他激进和圣战运动,因为他们已经表明,在二十年内,他们不仅能够赢得战争,而且还可以建立另一个伊斯兰国(第一个将是什叶派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之一),巴基斯坦塔利班也将希望在其国家复制。」

阿盖达组织的一些分支(一直与『可兰经学生』关系密切,并与伊斯兰国霍拉桑省竞争)祝贺新酋长国的诞生。现在塔利班很可能试图镇压目前在阿富汗的伊斯兰国组织。

布特指出,他们能否成功以及如何成功还有待观察,但「在这种情况下,这完全是为了控制国家的战略竞争。」「伊斯兰与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