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2021, 14.44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四旬期,皈依、祈祷和分享我们财产的道路

在四旬期的信息中,教宗方济各邀请我们“照顾那些因Covid-19大流行而遭受苦难、遗弃或困扰的人。在明天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让我们想起天主对他的仆人所说的话:《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依43,1),我们以慈善说一句信任的话,并让他人听到天主像儿子一样爱他。”

梵蒂冈(亚洲新闻)-  “将四旬期作为皈依、祈祷和分享我们财产的道路来过。”这是教宗方济各在今年的四旬期信息中所发出的邀请,主题是“看,我们上耶路撒冷去…”(玛20,18)。

教宗方济各回顾说,四旬期是一个皈依的时期,期间“我们更新信仰,汲取希望的活水,并敞开心扉接受天主的爱,这使我们成为基督的兄弟姐妹。”“耶稣在讲道中所提出的斋戒、祈祷和施舍(参见玛6,1-18)是我们悔改的条件和皈依的表现。贫穷和剥夺的方式(斋戒)、对受伤之人爱的凝视和行为(施舍),以及与天父的孝顺对话(祈祷)使我们能够体现真诚的信德,希望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积极的慈善事业。”

更新的信德“呼吁我们在天主及所有兄弟姐妹面前,接纳真理并成为真理的见证。在这个四旬期时期,接纳并活出在基督内显现的真理首先意味着要让我们自己得到天主的圣言,这是教会代代相传的。真理“不是智慧的建构”,而是“能通过我们内心的智慧接收并理解的信息,向天主的伟大敞开心扉,天主在我们自己意识到之前就已经爱了我们。这个真理就是基督本人,他降生成人并成为了通往生命圆满的道,要求严厉却向所有人开放。” 因此,斋戒“作为一种剥夺的经历,会让那些内心朴素的人重新发现天主的恩赐”,而斋戒“意味着使我们的存在摆脱一切阻碍,也摆脱信息的饱和——对或错——和消费品,向一无所有却《满溢恩宠和真理的》(若1,14)祂:救主天主之子敞开心扉。”

希望,“能让我们继续与耶稣前行的’活水’,感恩耶稣意味着相信历史不会以我们的错误、暴力和不公正,以及钉死爱的罪而结束。这意味着从父亲开放的心中得到父亲的宽恕”。即使在当前令人担忧的情况下,“四旬期也是用以希望,重新凝视天主的耐心,继续照顾祂的受造界,而我们却经常对其进行虐待(参通谕《愿祢受赞颂》,32-33.43-44)。”在忏悔中得到天主的宽恕,“也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使我们能够度过博爱的复活节。在四旬期,我们更加应该“说鼓励,安慰,赋予力量,激励人心的话,而不是羞辱,悲伤,恼怒,鄙视的话”(通谕《愿祢受赞颂》,223)。”

“跟随基督脚步活出慈悲,对每个人的关注和同情,是我们信德和希望的最高体现。慈悲乐于看到对方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痛他人所痛:孤独,生病,无家可归,被鄙视,需要帮助…慈悲是内心的冲动,它使我们走出自己,并产生了分享和共融的纽带,这是“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礼物,并因此将那些遭受贫困的人们视为我们自己的家人、朋友、兄弟。这个小小的,如果与爱分享则永远不会用尽,而是变成生命和幸福的储备。”

“活出慈悲的四旬期意味着照顾那些因Covid-19大流行而处于苦难,被遗弃或困扰的人。在明天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让我们想起天主对他的仆人所说的话:《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依43,1),我们以慈善说一句信任的话,并让他人听到天主像儿子一样爱他。”

教宗最后总结说,将四旬期作为皈依之路去度过的呼吁“可以帮助我们在我们的团体和个人记忆中重新审视自基督而来的信德,被圣神呼吸和爱所激发的希望,以及源于慈悲天主父那取之不尽的爱。

负责发布信息的圣座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部长图尔克森(Peter Kodwo Appiah Turkson)枢机强调,在教宗方济各的文件中,教宗“收集并组织了耶稣关于的受难、被钉十字架和复活的教训”:“关于耶稣服从并拥抱了受难和被钉十字架的教训,关于贫穷的教训:摆脱自身空虚并成为奴隶,为人类服务并从其贫穷中富裕人类的教训(菲2:6-8;玛20,28;若13:4-12),关于爱的教训:父亲对儿子和世界的爱(若福音3:16),耶稣对父亲的爱(若10,17-18)以及他对跟随者的爱(若13,1)。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的课,为那些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祈祷。 -他复活的希望教训,他也向悔改的小偷承诺(路23,41-42)。”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Covid疫苗接种被暂停直到2021年1月
18/11/2020 17:31
教宗说:基督是人类所需要之希望基础
29/11/2009
教宗:四旬期“我们不要厌倦行善”
24/02/2022 15:50
教宗:四旬期是回归天主的旅程,是从奴隶制到自由的出逃
17/02/2021 13:12
印度一神父的四旬期
13/03/2020 05:08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