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2022, 15.08
印度曼荼罗
發送給朋友

印度非政府组织的外国资金:仍有数千个未经许可

作者 Alessandra De Poli

在国际抗议之后,只有包括德兰修女的仁爱女修会在内的少数组织的许可证于 2021 年底到期后获得了续签。 《外国捐款登记法》如何运作以及它为何特别影响小型组织。一位当地运营商:“莫迪政府告诉所有人:只有得到我们的善意许可,你才能在这里工作”。

米兰(亚洲新闻)- 自2021年年底以来,印度的非牟利组织一直处于严重困境:圣诞节前后,包括仁爱之家在内的近 6,000 个非营利组织被特别委员会内政部下属办公室,拒绝从国外接收资金。

这件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这意味着仁爱会修女们能够在几天内获得续签许可。然而,成千上万的其他非政府组织继续受制于印度官僚机构的决定。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接纳的 22,000 多个非政府组织中,只有 16,888 个被印度政府视为“有序”。

而且——尽管有抗议活动——在过去的三星期,只有少数几个协会的情况得到了缓解。如此之多以至于 1 月 24 日星期一,新德里的印度最高法院将讨论全球和平倡议提出的一份紧急请愿书,要求所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组织都免于获得许可证,至少在新冠紧急情况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0 年通过了《外国出资登记法》(FCRA),以规范外国资金的许可。 2011 年生效后,20,675 个非政府组织失去了执照,但 80% 的非政府组织在 2014 年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后关闭。

目前,法律规定,为了接收来自国外的捐赠和资金,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必须在印度国家银行(SBI)新德里的主要分行开设在线账户。对于大型国际非政府组织而言,这一行动当然很简单,”《亚洲新闻》的一位消息人士说:“但对于在农村和边缘环境中运作的小型非政府组织而言,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

我们的消息来源继续解释了政府通过该措施的意图:在印度,小型欺诈者向国外索取资金用于国际合作活动,然后实际上将钱据为己有,司空见惯。即使是在该国经营多年的受人尊敬的组织也会进行持续的内部检查,以揭露滥用捐款的行为。

因此,随着在该国最大的银行中创建可追踪的银行账户,新德里表示希望减少涉及创建大部分虚构组织的非法行为。因此,现在只有在德里的 SBI 开立经常账户并分析非政府组织提交的文件后,才能开展发展合作活动。这是印度官僚机构(从来没有特别有效,消息来源评论)一直进行的非常松散的评估。

然而,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印度政府的说法并不成立:在印度这样一个大国中,22,000 个非政府组织中有 6,000 个滥用外国资金似乎不太可能。此外,内政部的网站没有具体说明许可证被拒绝的原因:组织名称旁边只显示了被撤销的年份和“违规”字样。

甚至不清楚冻结的资金会发生什么:2020 年的修正案授权政府在非政府组织放弃其 FCRA 许可证或不申请续签时接管外国资金。但立法没有具体说明如果政府拒绝拨款,资金会如何处理。目前大约有 13,000 个非营利组织正在等待其许可证的更新。

现实情况似乎有所不同:纳伦德拉·莫迪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府对关心穷人、孤儿和病人的协会的存在感到愤怒,因为它们与印度渴望的大国叙事形成鲜明对比.印度 21% 的人口——4 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即每天不到 0.90 美元),这对于一个拥有核弹、经常在巴基斯坦展示肌肉并试图腾出空间的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为自己在亚洲大陆上,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

《亚洲新闻》的消息来源说,他们想抹杀“在这个国家,有人靠捕杀老鼠为生,而每只仅能赚取 10 卢比”。

宗教协会的工作被视为更大的烦恼,这不仅与莫迪的印度人民党的强硬政治相冲突,而且在总理看来,破坏了被视为国家基本特征的印度教身份。

消息人士总结说,决定向仁爱女修会发放执照,最终似乎是一个警告。政府打算对大家说的是:“你在这里工作,只有在我们的善意许可下才能在这里工作”。

“印度曼荼罗”是专门针对印度的《亚洲新闻》通讯。

你想在每周五于电子邮件中收到它吗?在此链接订阅时事通讯。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德里,数千名旁遮普农民与警察发生冲突
26/11/2020 16:13
教宗呼吁取缔死刑和无期徒刑,后者是"隐藏起来的死刑"
24/10/2014
教宗说:将临期是期待基督的时期,这个期待不是科学所能代替的
02/12/2007
魏京生: 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22/03/2021 15:17
教宗说:在天主圣言的滋养之下去向期待基督的人宣讲福音
26/10/2008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