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2025, 14.55
印度
發送給朋友

孟买铁路爆炸案18年后,法院宣判十多名被告无罪;“毫无证据”

作者 Nirmala Carvalho

孟买高等法院推翻了2015年对12名涉嫌進行2006年“7·11”袭击事件男子的定罪判决。该袭击事件造成189人死亡,800多人受伤。法官裁定,这些供词是通过酷刑获得的。律师穆拉利达尔谴责称,这些指控是基于有缺陷的调查和有罪推定,并强调了被告多年来被不必要地监禁所带来的社会耻辱和生活上的摧残。

孟买(亚洲新闻)——2006年7月11日,孟买铁路发生爆炸,造成189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十八年后,孟买高等法院推翻了对12名被告的定罪,其中5人被判处死刑,7人被判处终身监禁。有关印度“7·11”恐怖袭击的判决,于2015年作出。

今天(2025年7月21日),由法官阿尼尔·基洛尔(Anil Kilor)和希亚姆·钱达克(Shyam Chandak)组成的特别法庭在裁决中,支持了马哈拉施特拉邦和被告提出的上诉,并指出检方未能毫无合理怀疑地证明被告参与了该事件。该裁决背后的全部理由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但目前,法院得出结论,很难相信被告“可能犯下罪行”。

2015年9月,根据《马哈拉施特拉邦有组织犯罪控制法》(MCOCA)设立的特别法庭判处卡迈勒·安萨里(Kamal Ansari)、穆罕默德·费萨尔·阿陶尔·拉赫曼·谢赫(Mohammad Faisal Ataur Rahman Shaikh)、埃赫特沙姆·库图布丁·西迪基(Ehtesham Qutubuddin Siddiqui)、纳维德·侯赛因·汗(Naveed Hussain Khan)和阿西夫·汗(Asif Khan)死刑,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此次袭击的肇事者。

其他七人——坦维尔·艾哈迈德·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安萨里(Tanveer Ahmed Mohammed Ibrahim Ansari)、穆罕默德·马吉德·穆罕默德·沙菲(Mohammed Majid Mohammed Shafi)、谢赫·穆罕默德·阿里·阿拉姆·谢赫(Shaikh Mohammed Ali Alam Shaikh)、穆罕默德·萨吉德·马尔古布·安萨里(Mohammed Sajid Margub Ansari)、穆扎米尔·阿陶尔·拉赫曼·谢赫(Muzammil Ataur Rahman Shaikh)、苏海尔·马哈茂德·谢赫(Suhail Mehmood Shaikh)和扎米尔·艾哈迈德·拉蒂乌尔·拉赫曼·谢赫(Zameer Ahmed Latiur Rehman Shaikh)——被判处终身监禁。

第十三名被告瓦希德·谢赫(Wahid Shaikh)在服刑九年后,已在一审中被宣判无罪。孟买高等法院报告称,所有被告的供词“均被发现不完整且不真实”,且是通过酷刑获得的。

上诉案件已悬而未决十多年,但2024年7月,应部分被告要求尽快结束审判的要求,高等法院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持续审理此案六个月,直至昨日作出判决。

在法庭聆訊中,前奥里萨邦高等法院院长穆拉利达尔 (S. Muralidhar) S. Muralidhar为两名被判处终身监禁的被告Muzzamil Ataur Rahman Shaikh和Zameer Ahmed Latifur Rehman Shaikh辩护,谴责调查存在严重缺陷,审判带有偏见。

他表示:“这是一宗有缺陷的调查,无辜的人被监禁,多年后才被无罪释放,他们没有机会重建生活。在这类案件中,警方首先假定被告有罪,然后收集证据。媒体事先判断谁有罪,谁无罪,而‘在许多此类案件中,调查机构往往惨败’。” 这项调查由马哈拉施特拉邦反恐小组进行。

“这些人被关押了17年,从未出狱,他们失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当他们获释时,他们得不到任何补偿或真正的正义。”没有人得到真正的解脱

在最后的上诉中,律师请求法官也考虑到被告及其家人所遭受的社会污名:“不仅被告本人要付出代价,他们的子女、父母和亲戚也要付出代价。社会是残酷的:一旦你被恐怖主义指控玷污,就没有人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你了。”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教宗指出不要积累地上的财富,而应积累天上的财富
19/06/2015
Covid疫苗接种被暂停直到2021年1月
18/11/2020 17:31
魏京生: 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22/03/2021 15:17
欧亚大陆之父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诞辰800周年
15/05/2021 17:23
刘霞终于有消息了。与有人接触但健康令人担心
10/02/2017 17:57


Newsletter

订阅新闻通讯 Asia News

订阅
TOP10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