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25, 13.44
马来西亚
發送給朋友

贸易战:吉隆坡拒绝美国废弃物

作者 Lisa Bongiovanni

7月1日,一项针对非《巴塞尔公约》缔约国的禁令生效。 《巴塞尔公约》是一项禁止运输包括塑胶在内的危险废弃物的国际条约。 2024年,3.5万吨垃圾从美国运抵马来西亚,如今它们正在寻找新的目的地。中国已于2018年关闭了其港口,将这项利润丰厚但危险的贸易转移到了东南亚。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监管仍然不那么严格。

米兰(亚洲新闻/通讯社)—马来西亚不再想成为“世界垃圾桶”。它也想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开启的关税大战中打出这张牌。从7月1日起,吉隆坡将不再接受来自美国的塑胶垃圾;因此,去年运往马来西亚的3.5万吨(即3,500万公斤)美国垃圾将不得不寻找新的目的地。

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大多数已开发经济体普遍将大量垃圾运往海外:据估计,2023年全球垃圾出口量约为400万吨。其中,超过40万吨的很大一部分最终流向了马来西亚。

这项新法于7月1日生效,禁止从尚未批准《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的国家进口垃圾。 《巴塞尔公约》是一项旨在减少包括塑胶在内的危险废弃物国际运输的国际条约。

美国是少数尚未签署公约的国家之一(斐济和海地也参与其中),但即使是签署国也并非完全不受这些限制。

马来西亚法律规定,只有真正可回收的垃圾,即仅含有一种塑胶且污染程度不超过2%的垃圾,才会被接受。这实际上将大多数垃圾排除在外,即使是来自《巴塞尔公约》缔约国的垃圾也是如此。

吉隆坡的决定是在数百个从洛杉矶运来的货柜被扣押后做出的:这些货柜本应装载原材料,但却装满了危险的电子和塑胶垃圾。

“垃圾贸易”始于1960年代,当时,在环保运动的抗议下,美国和欧洲决定提高某些物质(包括石棉)的处理成本,希望减少垃圾的产生。

然而,为了省钱,企业寻求替代方法,开始将垃圾运往国外。回收政策随后将部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许多塑胶垃圾得以规避《巴塞尔公约》,因为它们被归类为“可回收材料”,并被那些往往不了解其风险的国家接收。

二十年来,世界各地被丢进回收箱的塑胶有一半最终流向了中国。然而,2018年,北京意识到了自身面临的风险,退出了垃圾贸易。

此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垃圾进口量急剧增加:泰国的进口量达到30万吨,而马来西亚的进口量则从20万吨飙升至80万吨,但在政府最初实施限制措施后,进口量回落至40万吨左右。

与任何形式的贸易一样,这对双方都有利:出口国解决了处置问题,而进口国则希望回收利用这些材料并将其转售给跨国公司或以其他方式加以利用。例如,在印尼,受污染的塑胶被豆腐工厂用作替代燃料。

塑胶确实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据估计,2019年该产业创造了近330亿欧元的收入,但其环境和健康成本似乎超过了收益。马来西亚并非第一个决定退出该行业的国家。今年较早时候,泰国和印尼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正如我们在2018年所见,问题在于弄清楚这些垃圾最终会流向何处。有人担心这些垃圾会被简单地转移到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土耳其和非洲部分地区。

大部分垃圾将继续流入亚洲,尤其是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监管较为宽松的国家。国际社会需要协调一致地采取行动,减少塑胶的生产、消费和污染。

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似乎仍遥不可及,正如12月底在釜山举行的联合国谈判失败所表明的那样,该谈判旨在最终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条约来解决这个问题。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印度垃圾场的污染与繁忙的交通同样令人头痛
26/08/2022 13:55
174名柬埔寨人将在复活瞻礼成为基督信徒
26/02/2005
教宗: 尽管拉丁美洲面对严重社会经济问题,它保存深厚潜力和基督徒价值
18/07/2015
被控腐败罪的前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死于癌症,具体日期成迷
16/03/2015
教宗指出应在贫穷中宣讲福音,否则教会就成了非政府组织,"实力雄厚但却不是福音精神的"
05/02/2015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