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站在消除性别差距的最前线(尽管在中国这一差距正在重新扩大)
在全球妇女状况峰会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宣布向联合国妇女署提供资金支持,并推出改善全球妇女地位的新合作倡议。但自2022年以来,政治局委员全部由男性组成。即使在职场上——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突然转向生育激励政策——歧视现象也正在重新扩大。
米兰(亚洲新闻/通讯社) - 本周中国官方媒体的头条新闻是全球妇女状况峰会,来自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全球妇女地位问题。此次峰会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力支持,旨在纪念1995年在中国首都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30周年,这的确是一次具有全球意义的盛会。
为此,习近平主席于10月13日亲自出席峰会并发表讲话,旨在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缩小当今世界所谓“性别差距”方面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习近平主席特别承诺,北京将在未来五年向联合国妇女署拨款1000万美元。联合国妇女署是联合国于2010年成立的机构,旨在促进所有妇女和女童的赋权以及性别平等。他还宣布,中国将邀请5万名女性参加中国的交流和培训项目。早在峰会前夕,北京就已广泛传播中国政府为这一事业做出贡献的数据:从1200多名中国女性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服役,到36.7%的女性在海外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服役,再到正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约100个孕产妇保健项目。
然而,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女性地位的图景并非仅仅基于成就。尽管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了女性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出她们占劳动力的40%以上,报纸也刊登了中国女航天员的醒目照片,但其他指标实际上表明近年来性别差距正在扩大。
在这方面,一个被广泛提及的事实是,自2022年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三个五年任期开始以来,25年来首次没有女性进入由24名成员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决策机构)。但即使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在148个国家中的排名也跌至第103位,较2011年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期间的第61位大幅下降。还有一些人回忆起女权活动人士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起#MetToo运动反对性别暴力时所遭受的严厉打压。
印度报纸《The Tribune》刊登了中国政府发布的《新时代中国妇女全面发展的成就》白皮书,由新德里中国与亚洲研究组织主任艾瑞希卡·潘卡基(Eerishika Pankaj)撰写。潘卡基写道:“忽视中国女性在教育、医疗保健和减贫等领域取得的真正进步是不公平的。如今,女性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女性识字率与上一代相比大幅提高。在农村地区,精准扶贫运动改善了孕产妇保健,扩大了妇女从事非农活动的机会。然而,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从独生子女政策突然转向鼓励生育以应对人口危机的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如今,中国雇主往往将补贴和更长的育儿假视为成本,从而加剧了歧视。艾瑞希卡·潘卡伊说:“女性在面试中被问及结婚生子的意愿的频率远高于男性。”更不用说儒家思想的遗留问题依然存在,强化了性别等级制度。“尽管党把性别平等描绘成社会主义的成就,但女主内,男主外的文化期望仍然根深蒂固。”调查显示,女性的薪酬远低于男性,在领导岗位上面临“玻璃天花板”,甚至在人事选拔过程中也面临体力压力。
“当女性对国家有用时,她们会为国所用;而当政治重心发生变化时,她们又会被调回家庭。”艾瑞希卡·潘卡伊说道。她总结道:“中国性别政策的悖论显而易见:女性在党的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但她们的权利却处于从属地位——当她们服务于国家目标时,她们的权利就被提升;当她们带来不便时,她们的权利就被限制。”
《红灯笼》是《亚洲新闻》专门关注中国事务的通讯简报。您是否希望每周四收到它?如需订阅,请点击此处。
07/05/2021 14:20
16/06/2020 15:40
19/12/2006
16/02/2005
04/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