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025, 17.23
印度曼陀罗
發送給朋友

倡導和平的總主教:人们希望在曼尼普尔实现和平而持久的政治解决

作者 Daniele Frison

因帕尔總教區總主教在罗马接受《亚洲新闻》采访时表示,梅泰族与库基-佐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已减少,但“心理上的隔阂仍在持续”。莫迪于九月的访问“来得太晚”。教会正在为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總主教强调:“生存是首要,其次才是追求和平”。与此同时,纳加族领袖图因加伦·穆伊瓦在数十年后重返曼尼普尔。

罗马(亚洲新闻)—— 印度總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上个月访问曼尼普尔的朱拉昌普尔,被许多人形容为“太……” 的访问:他来得“太晚”,距离冲突爆发已有两年半;他带来的举措“太少”,不足以促成以印度教梅泰族为主的多数群体与以基督徒库基-佐族为主的少数群体之间的和解;而政府的整体应对也被批评为“太慢”。

自2023年起担任因帕尔總教區林努斯·内利總主教 (Linus Neli) 致力于推动印度东北部的和平。他在罗马的奥思定教父研究院接受《亚洲新闻》采访时发表了上述言论,当时正值“援助受苦教会”组织发布2025年《宗教自由报告》。

總主教强调: “当前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平而持久的政治解决方案。这是人民的呼声。” “尚不清楚莫迪总理此行是出于政治或其他国家利益,还是为了人民和流离失所者。”他說道: “但至少他来了。”

此次访问是在2023年5月暴力冲突爆发后,长时间沉默的背景下进行的。官方数据显示,该场冲突造成260人死亡、60,000人流离失所,地点位于与缅甸接壤的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然而,一些人认为这些数字远低于实际伤亡。

尽管这次访问引发了痛苦回忆,并遭到反对派严厉批评(称其为“闹剧”),但“仍不应被轻视”。

内利總主教表示:“人们的情感并未被触动到应有的深度,国家领导人如总理本应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更具体、更迅速、更有力的行动。”

他在接受《亚洲新闻》采访时指出,曼尼普尔的暴力目前虽已趋缓,但“心理上的隔阂仍在持续”。

经过数十年的摩擦,压垮局势的事情,要算是梅泰族 (Meitei) 為主的群体提出获得“计划部落”身份的请求。根据印度法律,这一身份将赋予一系列特殊保障和福利,而这些原本是为居住在该邦丘陵地区、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库基-佐族群体 (Kuki-Zo) 所保留的。

最初的抗议演变为武装冲突和私刑事件。约有369座教堂被毁,许多印度教寺庙也遭到破坏。

象征着痛苦与毁灭的,是2024年5月内利總主教在苏格努圣若瑟教堂废墟中,跪地祈祷的画面

由于暴力事件持续升级,印度中央政府对该邦实施总统统治,并部署了60,000名联邦部队以平息骚乱,并“守卫”分隔各族群体的缓冲区。

總主教解释道: “这两个族群之间几乎无法跨越彼此的隔阂”, “但政府正在努力推动邦内自由流动。”

内利總主教指出,成千上万的流离失所者仍陷于困境,几乎无法维持生计,尤其是“妇女和儿童”所承受的压力更为沉重,更不用说“人民的教育,尤其是儿童的教育”。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政府在应对人道危机方面行动迟缓,流离失所者正逐渐失去希望与信任。大多数难民仍滞留在紧急避难营中,身心俱疲、迷失方向。

他指出: “我们非常清楚,曼尼普尔位于国际边境。对印度政府而言,这里的国家安全问题极为复杂,国际利益亦然。”

以靠近边境为由,库基族群被指控参与毒品贩运,并为来自缅甸的移民提供庇护。

内利總主教是人权与教会法方面的专家。他指出,尽管社会分裂严重,仍有一些“善意之人”相信和解,并发起了相关倡议。

其中之一是他本人参与的“曼尼普尔跨宗教论坛”(Interfaith Forum Manipur),该组织最近宣布成立“世界和平中心”。

他說: “我们尽力提高公众意识。在苦难之中,我们必须尊重人的精神、痛苦,以及每个人内心的挣扎。”

这种痛苦源于“身份、尊严与渴望的丧失”,必须重新找回并揭示出来,才能“为人民带来和平”。为此,必须“敦促政治与公民社会领袖,加快解决方案的步伐”。

從曼尼普尔的跨宗教共处经验,“我们不能轻易喊出一个统一口号,因为它无法代表所有群体的声音”。

内利總主教向《亚洲新闻》表示,曼尼普尔社会本身就存在众多族群与宗教的分裂,连基督教内部也不例外。

他指出: “这里有天主教徒、新教徒、浸信会信徒、福音派信徒……当你与人交谈,看着他们的面容,就能感受到分裂仍在。” 那些小型家庭教会在经历梅泰族多数群体的严厉打压后,重返礼拜生活面临重重障碍。

總主教說:  “流离失所的库基-佐族人目前居住在丘陵地带,有些甚至藏身于森林中。他们正在寻求庇护,我们一直努力通过搭建预制房屋,以及提供可负担住房来尽快安置他们,给予他们希望。”

然而,这些解决方案仍无法满足所有基本需求,例如医疗、电力和供水。他解释:“目前首要的是生存,其次才是追求和平。”

与此同时,曼尼普尔最近发生了一起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政治事件,尽管它并不构成真正的转折点。

93岁的图因加伦·穆伊瓦 (Thuingaleng Muivah) ,纳加族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与军事领袖,在离乡超过五十年后重返故土。穆伊瓦是“纳加人民社会主义委员会(伊萨克-穆伊瓦派)”的秘书长,他不仅代表着该邦重要的政治历史,也象征着过去的社会凝聚力。

纳加族一直努力避免卷入梅泰族与库基-佐族之间的冲突,成为双方眼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图因加伦·穆伊瓦在故乡松达尔村受到热烈而和平的欢迎,象征着一次难得的和解契机。

长期以来,他都被禁止返乡,2010年最后一次尝试回家时遭到邦政府否决。

对于执政的印度人民党而言,解除其返乡禁令反映出新德里在政策上向对话与接触转变。但也许外界对此事“过于关注”了。

【《印度曼陀罗》是《亚洲新闻》专为印度事务设立的通讯简报。您是否希望每周五收到一期?如需订阅,请点击此处。】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