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对导演与演员说:“不要害怕触碰世界的伤痕”
在电影诞生130周年之际,教宗良十四世接见了160多位電影专业人士。他称电影是一种“爱的行动”,不应“回避脆弱的奥秘”。他形容电影创作者是“想象的朝圣者”,能够“在痛苦的褶皱中辨识美”。教宗借用导演達味·格里菲斯的說話,呼吁他们将电影塑造为“一种灵性的艺术”。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教宗良十四世今晨在宗座宫的克莱孟厅接见了160多位来自电影界的专业人士。此次活动是为纪念 “第七艺术” 诞生130周年而举行,该艺术始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 (Lumière brothers) 在巴黎的首次放映。
教宗向导演、演员和技术人员表示,尽管电影已有悠久历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充满梦想,也略显不安”。同时,它也是“一种最崇高意义上的大众艺术,为所有人而生,向所有人说话”,具有“唤起希望的力量”。
教宗在聚会前已通过视频讯息表达关切,此次聚会由宗座文化与教育部主办,并由宗座传播部及梵蒂冈博物馆协办。在视频中,教宗分享了他最喜爱的四部剧情长片:《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年,法兰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执导)、《仙乐飘飘处处闻》(The Sound of Music,1965年,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执导)、《普通人》(Ordinary People,1980年,罗伯特·雷德福执导)以及《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年,罗伯托·贝尼尼 (Robert Benigni) 执导)。
教宗继续说道:“当电影这盏魔幻灯笼在黑暗中点亮,灵魂的目光也随之燃起。”他强调了电影将“娱乐”与“人类灵性历程的叙述”相连的独特能力。
他说,电影是一种“爱的行动”。正如伟大的导演们所展现的那样,它“能够为人心中复杂、矛盾、甚至幽暗的情感发声”。这是一门艺术,“不应逃避脆弱的奥秘:它必须聆听,并学会在其中停留”。
教宗在致辞中,也特别强调了那被电影这盏“魔幻灯笼”照亮的“黑暗”,在场者包括: 美国导演斯派克·李 (Spike Lee) 和意大利演员莫妮卡·贝鲁奇 (Monica Bellucci)。他指出,走入那黑暗,以及影院的“沉静”,意味着“跨越一个门槛”。 教宗说道: “眼睛重新变得专注,心灵愿意被触动,思想也向尚未想象之物敞开。”
他说,在面对一部电影作品时,需要“专注”,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流不断”且设备屏幕“始终亮着”的世界中。“电影远不止是一块屏幕:它是欲望、记忆与问题的交汇点。”
此外,教宗良十四世指出,放映场所是“我们社群跳动的心脏,因为它们有助于人性的培育”。他强调,“文化空间”在城市活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呼吁:“我们必须居住其中,在其中建立关系,一天又一天地持续。”
尽管他坦言,电影院正面临“令人担忧的衰退”,这反映出电影艺术与观影体验本身正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况。
在以“希望”为主题的禧年中,教宗表示,导演、演员与电影工作者的“日常艺术创作”是“光明的标记”。教宗称电影人是“想象的朝圣者、意义的探索者、希望的叙述者、人性的使者”。他们踏上“对人类经验奥秘的朝圣之旅”,以“敏锐的目光穿越其中,能在痛苦的褶皱中辨识美,在暴力与战争的悲剧中看见希望”,教宗肯定說道。
教宗良十四世指出:“重拾影像的真实,是为了维护并提升人的尊严,而这正是优秀电影及其创作者所具备的力量。” 他向这门逾百年历史的艺术实践者发出邀请:“不要害怕面对世界的伤痕。暴力、贫困、流亡、孤独、成瘾、被遗忘的战争,这些都是需要被看见、被述说的伤口。伟大的电影不剥削苦难,而是陪伴并探究它。”
教宗致辞時说,教会 “怀着敬意看待你们,那些与光与时间、与面容与风景、与言语与沉默共事的人”。他说:“电影是希望的实验室,是人类可以重新凝视自身与命运的所在。”
他引用美国著名制片人兼导演大卫·格里菲斯 (David W. Griffith)(1875–1948)的话:“现代电影所缺乏的,是美、风穿过树林的美。” 最后,他向电影艺术的实践者们致词:“亲爱的前辈与新秀,请让电影成为灵性的艺术。”
18/11/2020 17:31
07/04/2021 18:12
15/11/2019 17:21
30/04/2019 13:23
20/01/2021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