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2025, 15.08
走向枢密大会 / 7
發送給朋友

马伦戈:亚洲最年轻的传教士,蒙古的“朝圣者和客人”

作者 Gianni Criveller 柯毅霖

现年50岁的皮埃蒙特人,牧养着一片广袤土地上仅有的1400名天主教徒,而福音的种子在此重播不过三十载,此次将天主教会最边陲传教区的气息带入了枢密大会。作为天主教群体与佛教徒对话的代表,在教育与社会领域展现蓬勃活力,这片土地不仅在地理上,更在文化意义上镶嵌于中俄两国之间。

米兰(亚洲新闻) - 乔治·马伦戈(Giorgio Marengo)是都灵圣母神慰传教会的传教士,短短数年间——想必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相继晋牧为主教并擢升枢机。2020年4月2日,教宗方济各任命他为乌兰巴托(蒙古)宗座监牧,并于8月8日在都灵由塔格莱(Luis Antonio Tagle)枢机主教祝圣,马伦戈是意大利最年轻的主教(该记录一直保持至2021年3月8日,直到另一位在南苏丹服务的孔波斯尼亚基督教徒卡尔拉萨雷(Christian Carlassare)传教士将被任命为主教)。2022年5月29日,教宗方济各宣布将其列入枢机名单,并于同年8月27日的枢机会议上正式擢升。彼时,马伦戈又成为最年轻的枢机(这一纪录在2024年12月7日被乌克兰裔澳大利亚籍的米科拉·贝乔克枢机的任命所打破)。

乔治·马伦戈1974年6月7日出生于库内奥。他在童子军协会中长大,是Agesci都灵小组的成员,曾练习击剑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卡沃尔文科高中。后加入圣母神慰传教会,上世纪90年代先后在意大利北部神学院及罗马额我略大学攻读哲学与神学。2001年5月26日,由塞维里诺·波莱托(Severino Poletto)枢机在都灵为其举行晋铎典礼。

2003年,他被派往蒙古传教,成为首批在亚洲国家服务的圣母神慰传教会传教士。他曾担任阿尔瓦杰赫尔 (Arvajhėėr) 的本堂神父,随后又成为修会蒙古学院院长。他将传教使命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先后于2002年、2016年在罗马乌尔班大学获得传教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8年,他以极具诗意的标题《在“永恒蓝天”之地轻传福音》出版了论文。“蓝天”就是蒙古——这个国家的冬季漫长而酷寒,且鲜少成为国际焦点,或许正因如此更显魅力。蒙古的国土面积是意大利的五倍多,人口仅320万(全球人口密度最低),其中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

第一批到达蒙古的传教士是方济各会修士。12至13世纪,他们作为教宗特使被派往东亚,试图建立天主教欧洲与蒙古之间的联盟。蒙古是人类历史上疆域最广的帝国,由领导人成吉思汗建立。

20世纪时,蒙古曾是苏联与毛泽东时代中国之间的“缓冲国”。摆脱强邻阴影后,这个国家于1990年获得新生,如今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既开放宗教多元,又保持经济增长。当地民众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同时保留深厚的萨满教传统。1992年,蒙古的传教工作交由圣母无玷圣心会(该修会1862年创立于比利时,曾是中国蒙古地区传教先锋)负责。随后数年,其他传教士陆续抵达,包括2003年来自都灵的圣母神慰传教会传教士。马伦戈枢机表示:“我们在此仅30年,却已扎根。福音不仅被接受,更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在这个共产主义政权与无神论突然崩塌的国度度过拓荒时期后,传教士们正通过切实的友谊与团结项目,致力于建立持久互信的关系。”

乔治·马伦戈将蒙古的传教士描述为“朝圣者和客人”,这一形象传递出传教使命的脆弱性和美好。天主教徒只有1400名:也许正是这颗被放在世界边缘的渺小种子,促使教宗方济各擢升马伦戈枢机,并于2023年9月开启那段载入史册的难忘之旅访问该国。

因此,马伦戈枢机在其修会中接待教宗方济各,亲身感受到他蓬勃的传教热忱以及对邻邦中国的深切关注。马伦戈与当地天主教徒的传教使命秉持着与佛教信徒对话的精神,兼具显著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虽然与当局的对话进展良好,但外国传教士特殊身份的永久法律地位仍有待获得承认。

马伦戈枢机说:“我们见证福音的方式是温和而不张扬的。我们大部分工作都致力于人文关怀:教育、医疗、帮扶困境群体以及守护蒙古文化。我们为信众举行圣事,他们渴望以谦卑而深刻的方式分享福音的喜乐。教宗任命一位领导微小少数群体教会的主教为枢机,这本身就是伟大的传教之举。2021年5月,我曾陪同蒙古佛教代表团觐见教宗,这开创了历史先例。几天后在诵念《天皇后喜乐经》时,我竟听到教宗宣读我的名字,那一刻感受到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深深的感恩。”

马伦戈枢机阐述了传教事业面临的挑战:“基督信仰生活需要悉心培育才能成长,并成为福音传播的见证。其中一个挑战在于信仰深度:要陪伴新皈依者建立深厚的信仰,让这份信仰能触及生活的社会层面。最重要的是在始终如一的基督徒生活中保持对主的忠诚。”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