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这对德里来说也是一个信号吗?
这位年轻的穆斯林政治家在胜选演讲中引用了尼赫鲁在印度独立日的讲话,并配以宝莱坞音乐,强调其与父母祖国的联系。他所展现的伊斯兰形象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散布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在德里,《The Wire》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的社会纲领能否为莫迪的经济模式提供另一种选择?
纽约(亚洲新闻/通讯社) - “历史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时刻:我们从旧时代迈向新时代。”为了庆祝今晚的历史性胜利,34岁的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这位在以社会议题为核心的压倒性竞选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纽约市首位“外来”穆斯林市长——立即想要向他的故乡印度传递一个信息。印度人类学家马哈茂德·马姆达尼(Mahmood Mamdani)——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长期研究非洲后殖民主义,曾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生活——以及电影《萨拉姆·孟买》的导演米拉·奈尔(Mira Nair)之子,佐兰选择引用尼赫鲁总理在1947年8月14日午夜发表的著名演讲《与命运有约》中的话语。尼赫鲁总理在演讲中庆祝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当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民族的灵魂得以表达。今晚,我们从旧时代迈向新时代。”马姆达尼在评论尼赫鲁的演讲时说道。然而,真正激励印度国内外观众的,或许是演讲结束时响起的《Dhoom Machale》——这首2004年电影的配乐已成为宝莱坞的经典之作。这场演讲堪称马姆达尼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演讲。因此,他全面宣示自己的印度身份,恰恰是在印裔美国人社群正经历近代史上最艰难时期——特朗普的限制性签证政策以及与印度的激烈贸易战——的当下。
他现在是纽约市的新任市长,而纽约大都会区拥有美国最大的南亚裔社群(仅纽约市就有超过65万人)。但人们自然会想知道,他在美国政坛的崛起会对印度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天,德里一家倾向进步的网站《The Wire》就曾提出这个问题,试图从印度的角度探讨马马达尼胜选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涉及他的穆斯林身份。《The Wire》评论道:“他体现了一种穆斯林政治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挑战了印度人民党及类似势力所依赖的刻板印象——即把穆斯林描绘成原教旨主义者或分裂分子。他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公开谈论自己的信仰,同时支持世俗民主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事业和LGBTQ权益。他在布朗克斯区一座清真寺的演讲中,讲述了9/11事件后纽约穆斯林遭受的屈辱,展现的是脆弱和公民参与,而非宗教极端主义。”
此外,马姆达尼的家庭背景也十分多元——他的父亲是一位来自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曾在穆塞韦尼统治下的乌干达经历过印度侨民的苦难;他的母亲是一位来自德里的电影制作人。《The Wire》评论道:“对于熟悉侨民身份复杂性以及英国殖民分裂和统治策略遗留影响的印度人来说,马姆达尼的多元背景代表着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摒弃。”
马姆达尼对莫迪和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开批评也指向了这一方向:“对于印度公众,尤其是那些担忧莫迪执政下世俗多元主义遭到侵蚀的人们来说,”德里网站指出,“作为一名穆斯林政治家,马姆达尼愿意捍卫印度的多元化愿景,同时又坚持自身的穆斯林身份,这堪称典范。他拒绝在同化和分离主义之间做选择,而是主张多样性本身必须得到颂扬和保护。”
在印度,马姆达尼对巴勒斯坦事业和饱受苦难的加沙民众的坚定支持——尽管这在特拉维夫招致了诸多批评——抵消了莫迪和印度主要商业巨头们的暧昧态度。近年来,这些巨头越来越多地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进行政治和商业交易。
然而,即便在印度,社会议题也可能才是对马姆达尼真正的考验。《The Wire》评论道:“对于熟悉自由化时代之前福利国家遗产的印度民众而言,如今这些福利国家正被私有化进程瓦解,因此,马姆达尼毫不妥协地拥抱国家对媒体的干预,这令人难以接受。”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政策让人想起更古老的民主社会传统。他的成功表明,以再分配为核心的经济民粹主义,如果表达清晰且充满激情,仍然可以赢得选举。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和基础设施增长才是莫迪真正的驱动力。而德里在这一领域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12/02/2022 13:28
18/12/2003
29/09/2025 12:54
27/09/2025 11:46
13/09/2025 1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