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及欧洲)成为众矢之的: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的战争计划
大西洋联盟是莫斯科的“头号敌人”,但西方担心核力量的动向会引发冲突。欧洲情报机构、军事专家和政界人士认为,冲突不可避免,波罗的海国家将首当其冲。制裁导致俄罗斯将经济重心转向军工产业。其目标是征服欧洲。
莫斯科(亚洲新闻) - 许多俄罗斯和西方评论员公开谈论莫斯科计划在乌克兰冲突结束后五年内对北约发动全面战争,可能会在唐纳德·特朗普和弗拉基米尔·普京阿拉斯加会晤后不久实现这一目标。克里姆林宫已经开始了混合形式的侵略,尤其是针对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首先是爱沙尼亚,该国正在疯狂地在其边境设置路障。
自2005年以来,普京一直在重复“世界上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的说辞,指的是苏联解体。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种怨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入侵乌克兰实际上只是苏联帝国“复活”的开端,旨在恢复俄罗斯昔日的势力范围。莫斯科领导层始终对邻国任何试图与欧洲和西方建立政治和军事联盟的行为感到愤怒。
自1991年以来,俄方从未放弃控制这些地区的企图,并保持着经济主导关系或干涉各种政治游说团体。只要这种关系受到公开挑战,冲突就会爆发,并最终演变成军事冲突,就像过去34年里发生的数十次一样,直到2014年顿巴斯的代理人战争和克里米亚被吞并。八年过去了,普京未能看到西方做出有效回应,于是下令入侵乌克兰,打破了所有犹豫。
北约仍然是俄罗斯的“头号敌人”,但西方因担心核升级显然不愿公开对抗。每次大西洋联盟峰会上讨论的宏伟“安全架构”都出现了重大裂痕,莫斯科对此清晰可见,尤其是在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正因如此,欧洲情报机构以及军事和政治专家认为,俄罗斯与北约的冲突不可避免,首先是波罗的海国家,在所有前苏联国家中,波罗的海国家最让克里姆林宫恼火。
2025年6月,北约秘书长荷兰人马克·吕特(Mark Rutte)本人公开表示,在补充了乌克兰几乎耗尽的军事潜力后,几年内就可能出现这种局面,而北约似乎无力充分准备应对大规模战争。根据他的计算,“俄罗斯三个月内生产的弹药数量相当于北约一年的产量;到年底,1500辆坦克、3000辆装甲车和200枚伊斯坎德尔导弹将准备就绪。”
正是制裁政策导致俄罗斯将经济重心转向国防工业,利用“影子”市场弥补贸易损失,并绕过与“友好”国家以及亚洲及世界各地(包括欧美)的政治经济力量达成的协议。就在北约和欧洲各国争论增加国防开支之际,俄罗斯已与伊朗、朝鲜和中国达成协议,这些国家向俄罗斯供应弹道导弹、各种弹药以及关键武器部件。
正如吕特在伦敦就职演说中所强调的那样,尽管北约国家的经济规模是俄罗斯的25倍,但俄罗斯的武器产量却是俄罗斯的四倍。专家认为,俄方确信,到2030年,现有的欧洲和国际安全体系注定会进一步恶化,并且正如《乌克兰问题研究》杂志(RBK-Ukraina)发表的评论文章所报道,在2030年至2035年期间,欧洲、波罗的海国家、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极地区将爆发更多冲突。
俄罗斯显然正在为这一前景做准备,利用谈判的模糊性和美国总统对成功结束打击“乌克兰纳粹”行动的犹豫不决,然后致力于为下一个十年进行大规模准备,试图从波罗的海沿岸开始征服整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