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25, 18.15
俄罗斯世界
發送給朋友

在俄罗斯“之父”的庇护下,“少数民族”实现统一的乌托邦

作者 Stefano Caprio

普世统一:莫斯科在分裂和冲突不断的世界中奉行的新宗教。破坏稳定、宣传造势、资助效忠莫斯科的“友好”精英和寡头,以及利用教会作为权力工具。继乌克兰之后,哈萨克斯坦是风险最大的国家,该国拥有最长的陆地边界和最大的侨民群体。美国、欧盟和国际伙伴将不得不加强与莫斯科目标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关系。

11月4日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全国性节日——“人民团结日”(Den Narodnogo Edinstva),今年再次成为庆祝国家意识形态最隆重的场合。这一意识形态宣称俄罗斯优于联邦内所有其他民族,并象征性地延伸至世界其他地区。该节日纪念弗拉基米尔·普京治下的俄罗斯至今仍魂牵梦萦的事件——1612年战胜入侵的波兰军队及整个西方世界。此前长达二十年的动荡时期彻底粉碎了沙皇伊凡雷帝关于建立“第三罗马”的梦想。

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对战时爱国主义的颂扬——这种精神在克里姆林宫正门红门(Krasnye Vorota)前的库兹米·米宁(Kuzma Minin)和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e Dmitrij Požarskij)青铜雕像上得到了永恒的铭刻。这两位抵抗波兰的将军指向西方,象征着俄罗斯的敌人必须灰溜溜地、战败而归。动乱的爆发也源于沙皇伊凡的继任者、他的忠实助手鲍里斯·戈杜诺夫(Boris Godunov)的政策失败。鲍里斯试图改革国家,将帝国专制体制转变为封建寡头政治体制,甚至创立了莫斯科宗主教区,赋予东正教教会制度化的地位。

经济危机、民众起义以及一系列自然灾害导致鲍里斯沙皇英年早逝,为贵族家族与叛徒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这些叛徒将波兰人引至莫斯科。罗曼诺夫王朝在击败入侵者后恢复了秩序。该王朝于1613年由父子统治者——宗主教菲拉列特和沙皇米哈伊尔——建立,不仅体现了拜占庭传统中王权与祭坛的和谐统一,还融入了俄罗斯特色。这一切至今仍激励着普京沙皇和基里尔大牧首领导下的俄罗斯,激励着它对抗西方,并压制帝国内部的多元性。

正如莫斯科国家杜马议员帕维尔·克拉舍宁尼科夫(Pavel Krašeninnikov)所言,人民团结日纪念的是“俄罗斯在动荡时期悲剧之后的精神重生”,以及对破坏和分裂的克服。这益于“世世代代对家庭传统价值观的忠诚,家庭是唯一能够将人们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祖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共同生活规范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意味着“传承与服从”,正如列宁的继承人、“人民之父”约瑟夫·斯大林(Josif Stalin)的苏联独裁统治一样,斯大林在某种程度上是伊凡雷帝的真正转世。

11月4日,普京再次扮演起斯大林式的“家长”角色,签署法令设立两个新的节日: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日和俄罗斯各民族语言日。这两个节日分别定于4月30日和9月8日庆祝,旨在“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及其语言遗产,并在达吉斯坦诗人拉苏尔·加姆扎托夫(Rasul Gamzatov)的诞辰日庆祝,将不同语言与俄语联系起来。这些新节日旨在以某种方式回应各地复兴的民族主义,其意义恰恰在于重申俄罗斯“父权民族”的角色,即在普世联盟这个大家庭中,俄罗斯将“母语”强加给所有“小孩子”。

正是这种观念引发了与乌克兰的冲突。俄罗斯人视乌克兰为“少数族裔”之首,与白俄罗斯并列为血亲兄弟,而将其他所有前苏联和联邦国家视为同父异母的兄弟或养子。与乌克兰一样,普京也反复强调,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少数族裔”——“从未拥有过自己的国家地位”。与亚美尼亚——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且国家地位一直备受争议的国家,后来并入八国集团——的紧张关系则更为深刻。在20世纪初现代土耳其犯下种族灭绝罪行之后,俄罗斯试图借助使徒教会(该国主要的亲俄力量)的支持,继续奴役亚美尼亚人,这与总理尼科尔·帕希尼扬(Nikol Pašinyan)的意图相冲突,后者意图建立一个独立、亲西方的“新亚美尼亚”。

出于这些原因,俄罗斯还将高加索和中亚国家以及东欧其他地区(从波罗的海到摩尔多瓦和黑海沿岸)纳入其全球战争的目标。这场战争在各个方向持续进行,必要时甚至诉诸武力,正如2008-2009年发生在格鲁吉亚的情况一样。如今,这导致第比利斯完全臣服于莫斯科,任何抗议活动都被压制,这要归功于由普京的亿万富翁比齐纳·伊万尼什维利(Bidzina Ivanišvili)创立的“格鲁吉亚梦想”党的寡头独裁统治。由于虚假信息、挑衅和破坏活动,以及旨在加剧社会紧张局势和冲突的行动,混合战争正在日益发展,其影响范围不仅限于邻国,而是遍及全球。破坏稳定、宣传、资助效忠莫斯科的“友好”精英和寡头,以及利用宗教和教会作为权力工具,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乌克兰、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如今,非洲和一些亚洲国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所有这些地区都隶属于莫斯科唯一真正的东正教会。

哈萨克斯坦是风险最大的国家,它与俄罗斯接壤的陆地边界最长,俄罗斯侨民数量仅次于乌克兰。此外,哈萨克斯坦军队的军事准备水平与乌克兰军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实际上处于无防备状态。只要莫斯科仍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所作为,它就不会轻易开辟新的战线。然而,俄罗斯对阿斯塔纳施加的信息和经济影响力压力非常大,而阿斯塔纳正试图在南北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美国在中亚地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在华盛顿举行的“5+1”机制中,中亚各国领导人就讨论了稀土资源,认为稀土可以作为中国稀土的替代品。稀土资源目前备受追捧。即使在亚美尼亚,继美国8月与阿塞拜疆达成协议之后,莫斯科仍在寻求恢复其历史影响力,这也加剧了与巴库之间的紧张关系。巴库则试图在地区力量平衡中争取独立自主的地位。

俄罗斯正在失去对整个后苏联空间的控制,但这些国家向真正民主制度过渡的契机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即使不进行军事入侵,俄罗斯仍然有能力破坏国内稳定,乌克兰的未来亦是如此。美国、欧盟和其他国际伙伴必须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关系,以防止莫斯科帝国的旗帜再次升起,就像最近在波克罗夫斯克市政厅发生的事件一样——那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线上的最新战果。

冷战结束至今已过去35年,在乌克兰经历了近四年的激烈战争之后,一种新的全球力量平衡似乎正在形成,一种混合战争的局面,美俄两国甚至举行了核演习,这让人想起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时代,当时世界处于随时准备全面开战的帝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之中。正如俄罗斯文化专家叶夫根尼·多布连科(Evgenij Dobrenko)所言,“随着共产主义的终结,西方也开始走向终结”,西方正苦苦挣扎于主权主义和反主权主义极端主义的双重民粹主义之中,唐纳德·特朗普和纽约新任市长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便是这两种主义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在东方,垂死的俄罗斯梦想着通过自杀式的军事行动重返世界政治中心,而实际上,它正日益屈服于中国经济帝国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西方除了无休止的制裁之外,无法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案,而这些制裁本身也日益矛盾,且很容易被规避。

俄罗斯没有能力战胜西方,但它正试图从内部瓦解西方,重拾其乌托邦,这些乌托邦从共产主义演变为俄罗斯东正教的“普世基督教”。在近日的庆祝活动中,普京将俄罗斯东正教定义为“宣扬自由、博爱、平等和正义的紧密意识形态”。基里尔宗主教宣布“我们是唯一能够无冲突地融合其他文化的俄罗斯民族,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因为谦逊精神在俄罗斯人的灵魂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谦逊正是与他人真正融合的基础。”这是俄罗斯的新宗教,是人类普遍团结的乌托邦,在一个日益分裂和冲突的世界中,人们正寻求新的启示,以迎接尚未揭晓的未来。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奥里萨邦大屠杀的幸存者:我儿子死了,但我却不会背弃基督
07/02/2020 15:42
印度,年轻的母亲,因是「基督徒和达利特人」惨遭亲家杀害
13/09/2019 18:19
印度基督教学校继续遭受迫害
26/04/2019 14:21
东正教俄罗斯的第二次诞生
06/01/2024 16:24
与明爱携手50年来为米尔普尔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
27/11/2023 17:52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