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23, 16.07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对本笃十六世来说,信仰“不是一个需要理解的想法”,而是“一个需要遇到的人”:基督

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弥撒,纪念已故的荣休教宗以及过去一年中去世的所有枢机和主教。谈到本笃十六世,他说他的前任将自己描述为“主的葡萄园中卑微的劳动者”,以便“服务,而不是被服务。”对于教宗方济各来说,“同情和谦逊”是关键字。孤儿,寡妇陌生人是“最孤独和被遗弃的人”,因此也是主“最亲爱的”。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今天早上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为教宗本笃十六世(Benedict XVI)以及年中去世的所有枢机和主教弥撒。

该位现任教宗在讲道中谈到了12 月31 日去世的前任教宗, 已故荣休教宗在他的第一部通谕《天主是爱,Deus Caritas Est》中写道:“耶稣的纲领是『一颗看得见的心』。他有多少次不断提醒我们,信仰首先不是一个需要理解的观念,也不是一个需要被理解的道德戒律。 “我们可以跟随,但可以遇见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耶稣基督,他的心因对我们的爱而跳动,他的眼睛怜悯地看着我们的苦难。 ”

教宗济各随后引用了本笃十六世的“第一句话”,他将自己描述为“主的葡萄园中一个卑微的劳动者”。事实上,基督徒,特别是教宗、枢机和主教,被称为谦卑的劳动者。这意味着“服务,而不是被服务,并将主葡萄园的果实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为耶稣的教会放弃自己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除了荣休教宗之外,选举弥撒也是向这年过世的枢机和主教致敬的机会。在亚洲地区,我们有兰契(印度)荣休总主教特莱斯福尔·普拉西杜斯·托波枢机(Telesphore Placidus Toppo),在亚太地区,有经济秘书处荣休长官乔治·佩尔枢机(George Pell),他是诽谤指控的受害者并被监禁,只是为了稍后将清除所有指控。

逝世的中国主教包括开封教区高宏孝(Joseph Gao Hong-Xiao)总主教、台北荣休总主教狄刚(Joseph Ti-Kang)、汾阳教区霍成(Joseph Huo Cheng)主教和福州教区林家善(Peter Lin Jia-Shan)总主教。同样来自亚洲的还有杜霍克(伊拉克)荣休主教拉班·卡斯(Rabban al-Qas)和印度班加罗尔荣休总主教伊格内修斯·保禄·平托(Ignatius Paul Pinto)。

在讲道中,教宗方济各强调两个关键字:同情心和谦卑,他将这三个人物与三个人物联系起来,将他们定义为「最孤独和被遗弃的人」——寡妇、孤儿和陌生人——同时, “与主最亲近、最亲爱的人。”

福音书指出,当耶稣遇见一支送葬队伍朝相反方向去埋葬一位寡妇的独生子时,他一看到她就“怜悯她”。教宗指出,我们的天主“在我们的悲伤和悲伤中闪耀,因为祂的心充满慈悲”。

“那个年轻人的复活,是战胜死亡的生命礼物,其根源正是在于主的慈悲,他被死亡所感动,而死亡是我们痛苦的最大原因。”

教宗说,对耶稣来说,同情是“具体的”,因为他“站出来触摸了棺材”。当时,这被认为是无用的、“不洁净的”,但耶稣“对此毫不关心; 他的同情心使他向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伸出援手。”

教宗看着寡妇、孤儿和陌生人的形象,指出我们所有人如何「发现另一个重要的点,我将其浓缩为今天的第二个字:谦卑。

“因为孤儿和寡妇是最谦卑的人: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主而不是自己身上,以上帝为生活的中心。 他们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依靠他和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为已故红衣主教和主教举行的弥撒中,教宗强调了谦卑的价值、对天主的需要以及对天主的信任,这在“谦卑”的人中是显而易见的。

他说,正是“神贫的人”揭示了“渺小”如何令主“如此喜悦”,并且是“通向天堂的道路。上帝寻找谦卑的人,那些对他有希望而不是对自己有希望的人」以及他们自己的计划。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这就是基督徒的谦卑,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是生活的基本性情:相信自己需要天主,为他腾出空间,并完全信任他。”

在讲道结束时,教宗方济各提到了圣方济各阿西西(Saint Francis of Assisi )的祈祷,他对天主说:“你是谦卑的”; 因此,祂邀请我们祈求“慈悲的目光和谦卑的心”。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科伦坡,至少有一万人提前获悉复活节恐袭事件
20/10/2020 16:36
印度间谍机构在巴基斯坦实施定点杀害
19/04/2024 16:05
雅加达,新刑法:为旅游业和尊重人权感到担忧
09/12/2022 16:13
以色列前情报局长:参与暗杀苏莱曼尼
21/12/2021 15:55
教宗:若要真正爱天主,就必须爱人,尤其是受苦的人
05/11/2021 17:18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