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2019, 11.07
中国
發送給朋友

系统性危机是否会导致中国政治变革?

作者 Emanuele Scimia

40年来,经济改革使中国飞速发展,而一些学者,其中包括专长于中国政治经济的裴敏欣,均认为中国当局必须改变国家政治制度。

罗马 – 华盛顿与北京之间贸易谈判的不确定结果以及中国经济的放缓,使中国对改革的争论较一年前日益激烈。

邓小平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政策点燃了中国经济奇迹,但目前北京领导人似乎并不接受对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系统性调整, 将国家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经济。

张军作为复旦大学经济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捍卫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免受日益增长的批评。在发表于4月2日的一篇论文中,张教授指出,继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当局仍然致力于适时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把经济发展的中心从持续的出口扩张战略中转变至刺激内需的政策」。

张教授强调,近十年来,正是内需力量释放对经济增长的驱动,百万中国人才能一跃成为中产阶级。

中国市场经济学家吴敬琏则表示,中国正朝错误方向前进。吴教授一月中旬在《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Hongfan Institute of Legal and Economic Studies)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中,以录影方式发表评论,指中国改革政策的目标在于开放市场,而由国家控制经济发展不符合改革需求,容易导致「裙带资本主义」(capitalismo clientelare)。

此外,中国经济改革是与政治进步密不可分的。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指出,中国领导人要维持对政治的控制,因此不愿意开放经济发展。

由于经济自由可能促进言论自由,导致更多人要求政治和宗教自由,并威胁到中共政权。

人大经济学家向松祚于去年12月发表演讲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他指出,中国当局唯有改革税收制度,政治结构以及国家治理方式,中国经济方能持续稳定发展。

中美贸易战的压力推动了这次的经济危机,或许唯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作出重大的政治变革,正像1980年代的苏联一样。

裴教授告诉亚洲新闻,「经济危机可能是导致深远政治变革的必要条件,但仍不够充分」,「需要比微薄薪水更尖锐的情况,才能使民众对政治制度彻底失望」。

裴教授指出,在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政治变革都是由系统性危机所导致的,不仅造成经济困难,而且还完全抹黑了意识形态主张、道德权威以及统治精英与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