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夹在普京与习近平之间
北京在该地区的商业利益——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而呈指数级增长——如今已超过数十亿美元,是莫斯科的两倍。中国支持贸易,坚信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之间的边界协议就是一个例证。
莫斯科(亚洲新闻)—俄罗斯正逐渐失去在中亚“后院”的影响力,无论是在经济贸易关系或其他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海德堡大学汉学家玛丽娜·鲁贾克(Marina Rudjak)在“当代电视”(Currentime)频道的一篇报道中对此进行了反思。
10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杜尚别举行的“中亚-俄罗斯”峰会上发表讲话时,郑重宣布莫斯科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顺差超过数十亿美元,称其“相当不俗”,但随即又补充说,仅与白俄罗斯的贸易顺差就超过数十亿美元,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贸易额”。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事实上,俄罗斯正在各个层面将这些地区拱手让给中国。北京在该地区的贸易额是俄罗斯的两倍,超过数十亿美元,与几年前,尤其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的三年期间相比,情况已发生根本性逆转,中国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不仅关乎运输和商业货物的交付:中国正在所有这些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曾经更加依赖俄罗斯的国家,投资建设大量基础设施,以便能够与欧洲自由贸易,而无需受制于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和军事动荡。
鲁贾克指出,纵观近年来普京和习近平在中亚问题上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竞争显而易见”,尽管中国媒体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俄中关系的复杂性而对此避而不谈。
表面上,北京在战争问题上支持莫斯科,并不希望其战败,但鉴于“中国最看重的是稳定”,它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地区战争”,尤其是在其领土边界地区爆发战争,因此,北京当然不希望莫斯科重新获得对中亚决策的影响力。
中国支持中亚地区的贸易,坚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够避免各国之间发生冲突的风险,正如我们近年来所见,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边界协议,以及俄罗斯在哈萨克北部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因此,很难适当地定义俄中关系,究竟是盟友、伙伴还是竞争对手。该领域专家指出,中俄两国拥有超过4000公里的边界线,因此它们首先是“邻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冲突。中国必须始终对俄保持高度控制和平衡,以避免极度危险的动荡。
因此,普京和习近平(Xi Jinping)之间的关系始终以高度尊重和友谊为特征,中国也将始终在经济上支持俄罗斯,至少在令其满意的范围内提供支持。北京向俄罗斯出口大量商品,但始终试图规避西方制裁,或许会透过第三国来绕过制裁。
因此,鲁贾克认为,即使是公开争夺中亚控制权的冲突也不太可能发生,“过去二十年来,双方一直在努力避免这种情况,但如果莫斯科对该地区的兴趣再次被激发,中国将支持该地区的金融和军事技术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俄罗斯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主要是由于来自中亚的移民压力日益增大,而这些移民最终可能会被中国人取代。中国人显然不缺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在远东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将重新平衡局势,使其对俄罗斯更有利,而俄罗斯注定要将亚洲拱手让给其历史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