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印度再度寻求领导世界之南,但与中国的摩擦再升级
在上周于约翰尼斯堡举行的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六点议程,涵盖打击毒品走私和恐怖主义的协调行动、关键矿产新框架以及人工智慧监管等多个方面。印度与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关系得到加强。然而,尽管新德里声称其在新兴经济体中扮演核心角色,但与北京的紧张关系却因又一起与阿鲁纳恰尔邦争议领土有关的事件而再次升级。
约翰尼斯堡(亚洲新闻)—最新一届二十国集团峰会于上周日在南非约翰尼斯堡闭幕。会上,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议程,旨在加强印度作为全球南方国家代言人的角色。
这六项提案包括打击毒品恐怖主义联盟的倡议、建立一支随时准备应对紧急情况的全球医疗卫生应急小组以及一项非洲技能倍增计划。
莫迪还建议建立全球传统知识库、开放卫星资料伙伴关系以及关键矿产循环利用倡议。
高峰会的最终公报—《领导人声明》宣布启动二十国集团关键矿产框架,旨在利用关键矿产推动永续发展和包容性经济成长,并确保生产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资源。
声明强调,在经济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对关键矿产的需求预计将会增加,而与这些资源相关的效益尚未充分实现。
生产国面临投资不足、增值和加工有限、技术匮乏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等挑战。
莫迪强调,加强国际社会也需要南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公平的代表性。为此,印度一直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呼吁安理会成员组成更广泛和代表性。
事实上,《领导人宣言》指出:“我们承诺透过变革性改革来改革安全理事会,使其与21世纪的现实和需求相符。我们呼吁扩大安全理事会的组成,提高代表性不足和缺乏代表性的地区和群体(例如非洲、亚太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代表性。”
关于技术,印度领导人重申了制定全球人工智能契约的必要性,以防止滥用和扭曲。他引用人类监督、透明度和“安全设计”原则,呼吁严格限制人工智能在深度伪造、犯罪活动和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印度认为,人工智能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系统必须可验证,最终决策必须由人来做出。
在双边层面,莫迪巩固了与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重要关系。
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这是莫迪就任首相以来首次会晤)会晤时,双方强调了创新、国防、经济和人才交流等优先领域,并将透过现有协议落实合作,涵盖半导体、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高市早苗证实日本支持印度将于2026年主办的人工智能高峰会。
莫迪与义大利总理梅洛尼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的联合倡议,旨在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并加强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和全球反恐论坛(GCTF)等国际机构中的合作。
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的会面被形容为“成果丰硕”,双方在国防和航太领域以及贸易、投资、技术、能源和培训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卡尼的前总理贾斯汀·杜鲁道执政期间,印加关系一度紧张。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闭幕致词中感谢印度、巴西和印尼为峰会议程的制定所做的贡献。美国缺席峰会,为所谓的新兴大国留下了更多空间。
尽管印度媒体普遍赞扬印度在峰会上的作用,但一些评论人士认为,印度的雄心壮志不过是试图控制资源,特别是稀土和新技术。尽管近几个月来新德里和北京的外交关系有所缓和,但这一立场仍有可能与中国的立场发生冲突。
由于领土争端,这两个亚洲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近期再次升温。上周,一名持印度护照的女子从英国(她的居住地)经上海前往日本,却在上海机场被中国移民官员扣留并盘问,原因是她的护照上显示出生地为阿鲁纳恰尔邦。
印度和中国都声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北京称其为“藏南”(Zàngnán)。
这名女子在领事官员的斡旋下获释后接受了印度媒体的采访。她表示,中国官员单独盘问她,说她的护照无效,因为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国的一部分,而非印度的一部分。
中印关系近几个月来有所改善,但如今由于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两国关系似乎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印度曼陀罗是《亚洲新闻》的印度专讯,如欲每周五收到,请点击此处订阅。
11/11/2014
05/09/2013
03/11/2011
31/03/2011
16/11/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