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2025, 17.37
红灯笼
發送給朋友

《分裂的教会》:金鲁贤主教与上海天主教徒的艰难故事

作者 Gianni Criveller

历史学家马保罗(Paul Mariani)的一本新书追溯了上海天主教团体的生活历程,聚焦于该团体在耶稣会主教金鲁贤领导下的岁月。这位主教于1985年“非法” 祝圣,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艰难的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在北京与罗马之间维持平衡。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中国教会的过去,也引发人们对当下局势的思考,值得一读。

米兰(亚洲新闻)—— 哈佛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分裂的中国教会:金鲁贤主教与后毛时代天主教复兴》,作者是耶稣会神父兼历史学家马保罗(保罗.馬里亞尼, Paul P. Mariani)。

这是一項強大而重要的研究,讲述了一个具有意义的人性、教会和政治故事,对当前中国教会的現况,尤其是上海的局势,具有直接影响。事实上,首先需要指出并澄清的一点正是:尽管书名中没有出现这个城市的名字,但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上海教会的故事。上海是中国最古老、最强大、最具影响力的天主教团体之一。

作者(如前所述,属于耶稣会)不仅描绘了一个以上海為背景的中国故事,而且還讲述了一个在主要是耶稣会的故事。上海教会是由耶稣会传教士创立的,并因此深受其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非唯一。

2011年,马保羅出版了《战斗的教会:龚品梅主教与共产党统治下的天主教抗争》一書。因此,作者多年来一直研究上海的天主教历史,这段历史在中国教会从“解放”(即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掌权)到当今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在这本新作中,马保羅继续讲述上海天主教的历史,这是一段充满悲剧的故事,其中交织着迫害、抵抗与英雄主义,也有妥协,甚至可能还有背叛。

龚品梅主教(1979年被秘密擢陞为枢机,1991年公开宣布)象征着苦难与不屈的抵抗;而金鲁贤主教则代表了与共产党当局合作的时代,代表了妥协,以及在两个权力之间寻求平衡的尝试——一个是北京的政治权力,另一个是罗马的宗教权威——两者都要求绝对忠诚。

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龚品梅和金鲁贤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主角,首先就是上海天主教团体本身(甚至在金主教崛起之前),他们的故事占据了这本300多页厚重著作中的近一半篇幅。尽管如书名所示,上海天主教会是分裂的,但它作为一个历史实体,在漫长的几十年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特色,甚至得以存续,尽管身处一个试图抹平并消灭一切差异的独裁政权之下。

除了金鲁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信徒,男女皆有,既有平信徒,也有修会成员,他们的生命在共产革命中遭受摧残,甚至被彻底毁灭。马保羅的著作为他们恢复了记忆与尊严。对于这一致敬,作者应当获得赞誉,因为他谨慎地避免了为反天主教迫害辩护的倾向(这种辩护在许多地方常常出现)。

在经历多年拘押和剥夺自由之后,在1980年代初,耶稣会士金鲁贤于同意与上海的“爱国”主教张家树合作,尽管两人相识已久,却始终关系不睦。金鲁贤展现出非凡的管理才能与人际技巧,并在佘山新建的神学院担任院长,灵巧地穿越充满风险的环境,使该神学院在多年间蓬勃发展。

本书深入探讨了从1985年开始的详细叙述,那一年耶稣会士金鲁贤被“非法”祝圣为主教。马保羅几乎以日记般的方式描写了金鲁贤的生活,尤其是他出国旅行和接待外国宾客的经历,细节丰富,足以让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不至迷失在众多人物与事件中。

作者 (虽然只是偶尔造访)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曾多次前往上海,因此对书中众多事件的详细描述深感欣赏,并能辨识其中的事实、人物与地点。

但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为专家而写。我相信,任何热爱或对中国教会感兴趣的人,都会觉得这段历史极具吸引力。书中充满了传教士、耶稣会士、勇敢而坚韧的平信徒、主教与枢机、重要的中国与国际政治人物,以及具有深远意义的地点,如佘山圣母大殿。

金鲁贤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并非唯一主角。金展现了他作为教会人士与政治关系协调者的特质。那些亲身认识金主教的人,包括本文的作者,都无法忘记他卓越的智慧、对世界各地人物的广泛了解,以至精通多种语言,並对宾客始终展现出的亲切与热情的态度。

金鲁贤主教与上海教会的滄桑,痛苦与振奋,漫长而复杂,充满波折、重生、希望与苦涩的失望。今天的局势也不例外。金主教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许多事件,其中不乏性质截然相反的情形。

例如,我们不应忘记,在接受公开职务之前,金鲁贤也曾遭受监禁,而这一角色使他面临来自地下教会及其全球支持者的强烈反对,同时也受到政治当局的影响。

针对金主教的一些指控,或轻或重,不能完全排除,但也无法确凿证实。在独裁政权下,任何异议都可能招致监禁甚至死亡的惩罚,悲剧性的真相与诽谤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清晰可辨。

在马保羅的书中,以及根據许多观察者的說法,金鲁贤展现出他真实的面貌:一个复杂的人物,在艰难的环境下被迫做出一些选择与决定,这些行为被一些人视为背叛,被许多人认为模棱两可,也获得另一些人则赞同。

就我个人而言,我赞同马保羅对金鲁贤的描述。但我試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金主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教会人士,如果是在“正常”环境下,他本可以在本国乃至普世教会中拥有一段重要而且令人称赞的教会生涯。2006年,金主教获得了圣座的承认合法,尽管地下教会的范忠良主教仍然是上海教区的正权主教。

金鲁贤很可能出于对教会的关心,即使做出了违反教会规定的决定,甚至在给他人带来困难与痛苦时。然而,理解他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要贬低那些与他不同、选择抵抗压迫性和反自由宗教政策的人们的尊严与合法性,尤其是在上海,从地下主教范忠良开始。范主教是耶稣会士,也是金鲁贤在初学时期的同伴。这一点在金主教任职时期是真实的,在我看来,至今仍然如此。

1980年代和1990年代(金主教的年代)曾让人觉得他的“模糊立场”可能是有益的,也确实有许多理由让人对此抱有希望。毕竟,他的政治“靠山”曾支持一个不同的中国,但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被清除。如今,人们对局势改善的希望已大为减少。

令人震惊的是,过去几十年来针对天主教团体所实施的压迫与操控,如今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仍在持续进行。就在我们撰写这篇文章时,上海仍有两位主教沒有自由。马保羅虽在书中简要提及他们,但他们并非本书的主题。这两位主教被大多数人遗忘,被视为可以忽略的小插曲。然而,他们是两位真正的信徒、两位主教,我曾亲自认识他们,他们的生命被摧毁、被抹除,彷彿从未存在过。

其中一位是邢文之主教,是金鲁贤指定的继任者。自2011年以来,几乎无人知晓他的下落。我赞同马保羅对他的說法,谴责他因抵制政治权力的强加而遭受的陷害。十五年过去了,邢主教如幽灵般消失,至今仍未有机会讲述导致他在道德、教会与政治层面上蒙受羞辱的事件的說法。

第二位主教是马达钦主教,他在2012年7月7日祝圣当晚,那个令人痛心的事件,因他宣布退出爱国会而被罢黜并软禁。他这一行为是由于意识到他的使命是最终统一分裂的上海教会。然而,政治当局在马达钦祝圣仪式上强行安排一位非法主教,导致上海教会部分团体内部出现分裂,而马主教原本正努力化解这一裂痕。

这两位主教在遭受政治打压时仍然年轻(邢主教时年48岁,马主教44岁),他们的生命被一种至今仍在持续、甚至愈加严厉的宗教压迫政策所摧毁。

鉴于邢文之与马达钦主教的经历,人们有理由期待历史学家马保羅能完成关于上海教会的三部曲,聚焦过去十五年的发展——从2011年邢主教被罢黜、由马主教接任,到翌年马主教也遭撤职。因为上海天主教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圓滿结局的故事。

我感谢马保羅在书的最后几页中提到了这两位不幸主教的经历,展现出人性与教会的敏感性。我也感谢他以沉稳与专业的态度,投入巨大心力,讲述这段既令人痛心又令人振奋的历史。

【《红灯笼》是《亚洲新闻》专门关注中国事务的通讯简报。您是否希望每周四收到它?如需订阅,请点击此处。】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魏京生: 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22/03/2021 15:17
辣比罗森:以色列的处理方式令梵蒂冈愤怒
17/01/2010
国际社会立即干预圣地局势
24/11/2004
孔德鲁谢维奇总主教:世界需要智者和圣人,而不是革命者
10/03/2021 14:18
教宗指出基督信仰的望德“不是可能会到来也可能不会的,而是肯定的事实”
01/02/2017 18:06


Newsletter

订阅新闻通讯 Asia News

订阅
TOP10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