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2025, 14.57
中国
發送給朋友

中国青少年与“数字正义”:孤独与复仇之间的“人肉搜索”盛行

网络欺凌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日益猖獗,人们传播个人信息,伤害受害者。由于法律漏洞,孤独且渴望复仇的16岁以下未成年人,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他们找到了一种虚假的权力感。政府正在反击,但一些故事也展现了从网络暴力中解脱的可能性。

罗马(亚洲新闻/通讯社) -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欺凌形式,指未经授权传播个人敏感信息、声明或文件,从而骚扰、曝光或伤害目标对象。据称,这种行为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已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流行病”。从事人肉搜索的人大多是16岁以下未成年人,根据中国法律,他们无需负刑事责任。他们往往是被报复心理驱使的霸凌受害者,父母的缺席使其感到绝望而孤独,缺乏真正的社交网络,并因此沉迷于人肉搜索带来的肤浅的权力感。

正如《Sixth Tone》发表的一篇长文所强调,中国政府于2024年夏天启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旨在净化未成年人数字和网络空间中,尤其关注人肉搜索行为。由于年龄较小,人肉搜索者通常很少或根本不会面临法律后果,因此他们往往能够逃脱惩罚,甚至还会升级攻击行为。在“清朗”专项行动之前,著名的人肉搜索者和网红博主被尊崇为社区中的权力象征。他们自己认为这种重要性源于其他用户的经济认可,但实际上,这掩盖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

这些犯罪的实施者打着“数字正义”的旗号,经常从网络平台获取个人数据,追踪IP地址,或从社交媒体收集信息,从而构建目标受害者的全面画像。Telegram,一个在中国大陆官方禁用的加密平台,凭借其匿名功能,已成为人肉搜索活动最热门的平台。《Sixth Tone》杂志援引一篇最初发表在《White Night Workshop》上的文章,分享了关于中国人肉搜索行为的可怕见证。

高毅(化名)在遭受欺凌后成为了一名人肉搜索者。文章解释说:“当‘人肉搜索服务’的广告开始在QQ(中国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应用)群里流传时,高毅终于看到了展示自己技术技能并获得认可的机会。他开始沉浸在网络人肉搜索的世界里。”这位年轻人第一次体验到被朋友包围的错觉,甚至获得了“龙王”的绰号。孤独是贯穿这段经历的共同点。

15岁的郭子田(化名)也“秉持着一个简单的原则:‘谁敢欺负我,我就揭发谁。’”他继续说道。孤身一人的他也加入了人肉搜索的圈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故事,他甚至分享了受害者手写的道歉信:公开炫耀自己的权力。这些年轻人逍遥法外,是因为立法的真空。《Sixth Tone》报道了律师陈伟杰(Chen Weijie),他强调冲突通常源于粉丝群、动漫社区和游戏圈。只有一小部分案件能最终判决。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这些案件究竟属于民事管辖还是行政管辖尚不明确。

人肉搜索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是创作者川烈。《Sixth Tone》报道称,“他的麻烦始于一次盗取游戏账号密码的骗局,当时他制作了一个警示视频。”2022年,他的个人信息屡屡被泄露到网上,包括家庭照片和家庭住址,浏览量高达数十万次。当其中一名“人肉搜索者”的身份最终被确认时,才发现他年仅13岁。

报告解释说:“引发人肉搜索事件的动机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输掉电子游戏、经历分手、批评自己喜欢的明星,甚至是发布一个被别人认为‘烦人’的表情包。”据报道,很少有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人肉搜索。然而,大多数人肉搜索者的动机是“好玩”或“报复”。川烈的案件也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模式”:许多网络人肉搜索者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并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他们在网上发现了一种“令人陶醉的权力感”。

网络人肉搜索者中也有一些当事人悔过的故事。例如,高毅原本决定停止网络人肉搜索,但他帮助追踪了搜索川烈的幕后黑手。高毅看清了网络人肉搜索群体的失控行为,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郭子田也疏远了网络人肉搜索群体并开始投入到工作中。据《Sixth Tone》报道:"如今在高压厨房工作的郭,再未找回当年网络称霸时的神明般的快感。"他现在对重蹈覆辙者抱有深切共情,深知那种虚幻的全能战栗终将消散。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Newsletter

订阅新闻通讯 Asia News

订阅
TOP10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