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促进婚姻(和生育)的努力仍未奏效
随着中国人口危机的加深,地方政府正在加强补贴力度,甚至发送大量简讯来鼓励年轻人结婚和计划生育。但结果仍然欠佳:2025年首三个月,结婚率进一步下降了8%。中国的年轻单身人士更喜欢使用视讯聊天来寻找潜在的伴侣,而不是使用政府支援的约会应用程式和网站。
米兰(亚洲新闻/通讯社)—中国严重的人口危机已众所周知。然而,最近出现的情况是,政府正越来越拼命地试图扭转这一趋势。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登记结婚181万对,比去年同期减少15.9万对。虽然结婚率下降了8%,但离婚率却增加了10%。
为应对此紧急情况,近期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修改婚姻登记条例,旨在减少繁琐的手续,为选择婚姻登记地点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即使在正式居住地之外也可以登记。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向选择结婚的年轻夫妇提供高达4万元人民币(约4,400英镑)的财政奖励,并提供育儿补贴以提高出生率。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政府承诺,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母亲可获得10,000元人民币(约 1,200 英镑),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母亲可获得5年内50,000元人民币(约6,000英镑),生育第三个孩子的母亲英镑)的补助,后者大约是该市平均年薪的两倍。
尽管如此,《经济学人》报道称,该措施在当地并未引起太大回响:首个月仅收到七、八份补助申请。当地家庭认为承诺的金额不足以支付抚养孩子的实际成本,尤其是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35岁的刘(Liu)女士是婴儿用品店的员工,她承认自己想要第二个孩子,但她知道无论是她的薪水还是政府补贴都不够。 她说:“新法律可能会影响那些对生孩子犹豫不决的人,但像我这样的人不会考虑。”
29岁的吴(Wu)女士是一名公务员,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她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有关部门承诺的1万元可能有助于她偿还房贷或车贷,但“5 万元根本不足以支付二胎的费用”。
据北京智库育娃人口研究所称,富裕家庭抚养一个孩子至成年大约需要花费130万元人民币(约16万英镑),而低收入家庭则需要花费约13万元人民币(1.6万英镑)。
因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王丰(Wang Fen)认为,呼和浩特的政策“不会对”该市的人口下降产生任何影响。他解释说: “孩子是买不到的,这种代价是终生的,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中国政府对生育率的执着甚至导致一些地区指示家庭医生通过微信联系14至49岁的女性,询问诸如“你最近的月经规律吗?你上次月经是什么时候?请通过短信回复。谢谢。”
一些女性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表示,去年秋天她们接到了当地政府的电话,询问:“你怀孕了吗?你打算怀孕吗?你有男朋友吗?”
除了支持婚姻和生育的政策外,政府还试图使离婚变得更加困难。然而,行为经济学家贾永民表示,增加分居障碍只会从一开始就阻碍人们结婚。
尽管地方政府大力宣传帮助人们寻找伴侣的举措——包括婚介机构、大型快速约会活动以及开发应用程式——但中国的年轻单身人士似乎更倾向于其他方式。
婚介领域的最新趋势是即时视讯聊天:在虚拟空间中,小群体在“网路媒人”的指导下进行自我介绍和互动。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因为超过 30% 的中国年轻单身人士表示,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社交或交朋友。
23/12/2009
03/07/2015
24/11/2004
23/12/2010
10/03/2021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