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教会不挥舞拥有真理的旗帜
在接见 “支持教宗百年通諭基金會” 时,教宗阐述了天主教社會訓導在当今世界诸多挑战中的意义。“訓導并不与对话对立。没有与人民及其处境的贴近,就没有訓導。阻碍批判性判断的灌输是不道德的。我敦促你们为贫困者发声。”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教宗良十四世在最近接见“支持教宗百年通諭基金會” (Centesimus Annus Pro Pontifice Foundation) 时,阐述了天主教社會訓導在当今众多全球挑战中的意义。“訓導并不与对话对立,”他说。“没有与人民及其处境的贴近,就没有訓導。阻碍批判性思维的灌输是不道德的。我敦促你们为贫困者发声。”
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教宗说,教会“不想挥舞拥有真理的旗帜”。它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被要求记住,教义的首要任务是教我们 “如何处理情况——更重要的是,人”。
这一重要声明,是在会见“支持教宗百年通諭基金會”时发表的,该基金会是梵蒂冈的一个组织,致力于促进对教会社会权威的研究和理解。该基金会目前正在举办一场主题为《克服两极分化和重建全球治理:道德基础》的会议。
教宗良十四世在演說中指出他当選時说過的话,他呼吁“通过对话、相遇——建立桥梁,团结起来,永远和平共处。”他评论道:“这不是自发发生的。”“这是恩寵和自由的动态和持续的相互作用,我们现在正在这次会议中加强这一点。”
在我们所处的“戏剧性历史时刻”,当“战争、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不平等、被迫与受阻的迁移、被污名化的贫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以及不稳定的劳动和权利” 交织在一起时,“教会的社会训导被赋予使命,提供解释性工具,以促进科学与良知之间的对话,从而为知识、希望与和平作出根本性贡献。”
教宗强调,教会“并不声称拥有真理”,无论是在分析还是解决这些问题时。”“在这样的事情上,更重要的是靠近的能力,而不是急于给出为何发生或如何解决的答案。目标是学习如何面对问题,而问题总是新的,因为每一代人都是新的——带着新的挑战、梦想和疑问。”
他继续说道: “对许多人而言,‘对话’和‘教义’这两个词听起来是对立的,彼此不兼容。当我们听到‘教义’这个词时,可能会想到传统定义:属于某种宗教的一套思想。而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能会觉得没有多少自由去思考、质疑或探索其他可能性。” 然而,教宗解释说,真正的教义与“科学”、“学科”或“知识”是同义的。“以这种方式理解,” 教宗良十四世说道,“教义是研究的结果,因此包括假设、不同的声音、进步与失败——通过这些过程,它力求在特定问题上传达可靠、有序且系统化的知识。因此,教义不是一种观点,而是一种共享的、集体的,甚至是跨学科的通向真理的道路。”
他说: “灌输是不道德的。” “它阻碍批判性判断,侵犯神圣的良心自由——即便是错误的自由——并且通过拒绝变动、改变或面对新问题时思想的演进,拒绝新的反思。相反,教义如果是严肃、冷静且严谨的,其首要目标是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各种情况,尤其是如何面对人。它还帮助我们形成审慎的判断。严肃性、严谨性和冷静,是我们必须从每一种教义中学习的,包括教会的社会教义。”
在当前数字革命的背景下,教宗强调“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这项教育“必须被重新发现、明确表达并得到培育——以对抗可能甚至影响到教会本身的各种对立诱惑。” 他说: “我们周围的对话很少,反而是高声喧嚣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往往充斥着假新闻和一些专横人物的不理性言论。因此,深刻的反思和研究至关重要,同时也必须接触并倾听贫困者的声音——他们是教会和人类的宝藏。他们的观点常被忽视,却是从天主的视角看待世界所必需的。那些出生并成长于远离权力中心的人,不应仅仅被灌输天主教社会訓導——而应被视为其继承者和创新者:他们是社会承诺的见证者,是民众运动的代表,是各类天主教劳工组织的体现,象征着在存在的边缘地带,希望依然长存并持续绽放。我敦促你们:为贫困者发声。”
教宗良十四世总结道: “今天,人们普遍渴望正义,他们渴望父爱和母爱,对灵性有着深深的渴求——尤其是年轻人和被边缘化的群体,他们并不总能找到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天主教社會訓導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我们必须作出回应。”
01/08/2010
12/12/2015
17/03/2021 15:30
23/12/2009
29/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