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基督复活带来慰藉,使心灵重见光明
教宗良十四世在公开接见活动中,他在禧年教理讲授中,分享了他对《厄玛乌途中的门徒》福音的思考。他说:“擘饼的举动重新开启了心灵的眼目。”最后,他邀请信众重新投入,“积极参与教会傳教”的行动。他在圣若望保禄二世纪念日缅怀这位圣人說:“47年前,在这个广场上,他呼吁世界向基督敞开心扉。”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眾多信众冒著恶劣天气和降雨前往圣伯多禄广场,参加教宗良十四世今天 (10月22日) 的公开接见活动。
在五彩缤纷的雨伞海中,信众聆听了教宗以 “基督的复活:人类悲伤的解答” 为主题的禧年教理讲授。教宗表示:“今天我们要反省基督的复活,如何治愈我们时代的一种病症:悲伤。”
今天反省的內容是《路加福音》关于厄玛乌途中的门徒的章节(24:13-29)。
在公开接见活动结束时,教宗良十四世指出:“十月邀请我们重新投入教会傳教使命的积极合作。”
为此,教宗鼓励病患者、新婚夫妇、青年和学生们“成为福音的传教者,为那些奉献一生于福传的人提供具体支持”。他建议以“祈祷的力量、婚姻生活的潜能,以及青春的活力” 来实现这一使命。
教宗还提到了圣若望保禄二世纪念日,缅怀这位曾在世界舞台上呼吁 “向基督敞开心扉”的圣人。这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代信徒的激励。
教宗良如此说道: “正是在47年前的今天,在这个广场上,他呼吁世界向基督敞开心扉。这一呼吁至今仍然有效:我们每个人都被召叫去回应它。”
在教理讲授開始時,教宗形容耶稣的复活是“一场生命与喜乐的爆发,它改变了现实本身的意义,从负面转向正面”。尽管复活带有爆炸性的意义,但教宗解释说,它却是“温柔地、隐秘地,可以说是谦卑地”发生的,这种方式能够缓解悲伤,而悲伤正是“我们时代的一种病症”,它“伴随着许多人的日常生活”。
他指出,这种内在的退缩似乎遮蔽了“对喜乐的任何冲动”。事实上,悲伤让人生看起来像是“一段没有方向、没有意义的旅程”。这正是厄玛乌途中的两位门徒所经历的感受。
教宗良解释: “失望且沮丧,他们离开了耶路撒冷,也离开了他们曾寄托于耶稣的希望,就是那位已被钉十字架并埋葬的主。”。
他指出,这种行为中蕴含着一种“悖论”:“这段悲伤的失败之旅、回归平凡生活的过程,恰好发生在光明与逾越胜利的同一天。”
教宗指出,就在“一切似乎都失去了”的时刻,他们遇见了一位“旅人”,却未能认出他。“悲伤遮蔽了他们的目光。”
他们聆听这位旅客“责备他们”,说他们是 “无知的人哪!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太竟是這般迟钝!”(25节)而随着这段对话,“希望的温度在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心中重新燃起”。
他们是在后来才认出他的那位“旅客”,复活的耶稣,当祂拿起饼、擘开并递给他们时。“喜乐立刻被重新点燃,力量回到他们疲惫的肢体,感恩也回到他们的记忆中”,因为“擘饼的举动重新开启了心灵的眼目”。
教宗良十四世指出:“耶稣不是用言语复活,而是以行动复活。”厄玛乌的故事“在我们处境艰难时,是一种温柔的提醒”。
复活的耶稣“彻底改变了视角”,以希望填补悲伤所造成的空虚。“在心灵的道路上,复活的主与我们同行,也为我们而行。” 這“意味着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回归光明,认出那位拯救了我们、并持续拯救我们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