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主教团:“我们与哀悼者同悲,我们寻求正义。”
在缅甸军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于战火中举行大选的前夕,该国主教团向深陷危机的国民发表牧函。这个被战乱、地震与经济崩溃摧残的国家,如今有三百万人流离失所。主教们沉痛指出:"三百万流离失者不是冰冷数字。和平是唯一出路。我们不能被仇恨定义,绝不容绝望占得上风"。
仰光(亚洲新闻) - 武装冲突、地震、自然灾害、经济崩溃。三百万人因无休止的战乱而流离失所。缅甸所有教区的主教们近日向饱受苦难的民众发出讯息,再次表达他们的慰问,并呼吁和解,这才是真正重建的起点。这些话发表于军政府宣布将于12月28日和1月11日举行大选前几周。然而,在这个国家,赢得2021年大选的政治力量领导人仍然身陷囹圄,许多地区仍由叛军控制,这样的选举与真正的民主实践相去甚远。
以下是我们翻译的缅甸主教们昨日发表的声明全文。
亲爱的缅甸及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们:
在这充满苦难、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时刻,即使我们不在你们身边,我们的心与你们同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我们挚爱的祖国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这并非单一的悲剧,而是一场普遍存在的危机。紧急情况接踵而至,一个困境引发另一个困境。我们身处战争、自然灾害、流离失所、经济崩溃和社会瓦解之中。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白昼漫长,黑夜也同样漫长。
人类创伤——流离失所与苦难
让我们从生活中最令人心碎的事情说起:人类的苦难。据联合国统计,自冲突爆发以来,已有300万缅甸人被迫离开家园。这300万人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父亲、母亲和孩子。有些人住在森林的树荫下,有些人住在田野、寺庙或帐篷里。他们没有食物,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地震灾区,整个村庄都被摧毁。
房屋倒塌,生命在瞬间消逝。冲突地区的城镇和村庄化为废墟。有些人不得不多次逃离家园;有些人为了寻求安全,辗转各地,他们只能带着少许家当,还有恐惧和创伤。
妇女儿童的无声苦难
在战争和灾难时期,妇女儿童承受着最沉重的负担。许多孩子已经失学多年。他们的教室一片废墟,未来充满未知。有些孩子失去了父母,有些孩子亲眼目睹了暴力。许多孩子忍受着饥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悲伤。
许多妇女默默流泪。她们为失去的亲人悲痛,照顾孤儿,还要提防虐待。有时,她们甚至让孩子露宿街头,没有住所,也没有医疗保障。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困境,她们依然坚持养家糊口,为社区做饭,在寂静的夜里祈祷,安慰那些悲伤的人。
各方缺乏理解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所看到最深的创伤之一是主要参与者之间以及相关各方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派系林立,观点各异,需求繁多。但对话却寥寥无几。真正能够倾听彼此心声的空间更是少之又少。
结果,援助受阻,发展停滞,人道主义援助捉襟见肘。许多平民百姓无处可寻,却被卷入冲突之中,承受着一切后果。曾经渴望学习、工作、建设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如今却充满恐惧、愤怒和绝望。他们日渐衰弱,才华被浪费,希望被埋葬。有些人逃离家园,有些人则默默承受苦难。
日常生活的艰辛
对普通百姓而言,每一天都是一场生存的考验。全国各地物价飞涨,工作机会稀少,燃料和药品短缺,电力供应时断时续。每个家庭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恐惧和恐慌弥漫,但人们依然互相帮助。即使一无所有,他们依然满怀热忱,展现关怀与支持。
基督徒迈向和谐与和平的旅程
作为基督徒,我们凭着信心前行,常常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如何才能止息战争?”“我们能否齐声高呼:‘愿世上不再有战争!’”
基督教并非提供逃避苦难的捷径,而是指引我们走向和解、疗愈与持久和平的静默之路。
在《格后》中,保禄提醒我们:“天主将劝人与人和好的职分托付了我们”(格后5:18)。这不仅是宗教的职责,更是人类的责任。
和解并非意味着遗忘问题或假装一切安好。它意味着倾听他人的故事,与哭泣的人一同哭泣,寻求对所有人都有益的方案,而不为一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人的利益。
基督曾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马5:9)和平并非无所作为或沉默无声,而是鲜活的生命:选择生命而非死亡,选择荣誉而非复仇,选择家庭而非孤独。
希望的讯息
现在不是放弃的时候,而是更要深入挖掘的时候。我们必须在痛苦的灰烬中找到希望的宝石。和平是可能的;和平是唯一的出路。不要让仇恨定义我们,不要让绝望得逞。让我们秉持“行动中的怜悯,温柔中的真诚,以及不懈的和平”的原则。
愿我们饱受创伤的祖国能够再次崛起。愿它不仅以建筑重生,更以新生之心焕发活力。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朝一日能够说:“他们从未停止寻求和平,只为让我们能够回家。”
愿天主保佑你们和伟大的缅甸。
缅甸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