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十四世宗座牧函:教育“新希望地图”
昨晚在圣伯多禄大殿签署的这份牧函,是在梵蒂冈大公会议《教育的重担》宣言发表60周年之际发布的。良十四世将教育视为“爱的使命”,“是基督徒爱德的最高体现之一”。他呼吁以人为本,而非“功能性训练”。天主教教育必须是“合唱式的”且“符合人性的”,能够孕育和平与“生态责任”。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调动思想、心灵和双手的教育;新的习惯、团体风格和美德的实践。”昨天下午,教宗良十四世在圣伯多禄大殿会见宗座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时,签署了名为《绘制希望的新地图》的宗座牧函。这封牧函于今天发布,正值梵蒂冈大公会议《教育的重担》宣言发表60周年。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文件公认教育为每个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旨在促进与其他民族的兄弟般共处,从而确保地球上真正的团结与和平。普雷沃斯特在信中强调,鉴于世界“日新月异”,教育却“意外地在坚持”。
教宗引用了《教育的伟大意义》(Gravissimum educationis)——“他提醒教会,教育并非一项附属活动,而是福传的基石,”信中写道——来重申教育作为“爱的使命”价值。事实上,教育孕育了“工作与神恩的穹苍”。在序言中,教宗回顾了宗座劝谕《Dilexi te》,强调面对“数百万儿童”无法接受“小学教育”,以及“战争”、“移民”和“不平等”造成的“教育紧急情况”,教育代表着世界所需的“希望”。他强调,教育“是基督教爱德的最高体现之一”。
普雷沃斯特由此追溯了天主教教育的“动态历史”,即“圣神运作的历史”。从基督教初期开始,教育便以“寓言和箴言”的形式呈现。之后是圣奥斯定,他将“真正的老师”定义为“唤醒对真理的渴望,培养解读符号的自由,并倾听内心声音的人”。随后是修道制度,以其“默默地服务于文化”而闻名,直至我们这个时代的第一批大学。良十四世回顾了圣若瑟·卡拉桑斯(Giuseppe Calasanzio)、圣若望·喇沙(Giovanni Battista de La Salle)和圣若望·鲍思高(Giovanni Bosco)等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经历。此外,他还回顾了许多“勇敢的女性”,例如约瑟芬·巴基塔(Giuseppina Bakhita)、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凯瑟琳·德雷塞尔(Katharine Drexel)和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Francesca Cabrini),“她们为女孩、移民和弱势群体打开了大门”。
普雷沃斯特随后强调了基督教教育的一些特征。这是一项“集体创作”,其中教育共同体是一个“我们”。但它也是一个“星群”,即一个“鲜活而多元的网络”,涵盖“教区学校和学院、大学和高等院校、培训中心”以及其他机构。“这个‘我们’阻止了水在‘一直如此’的沼泽中停滞,迫使它流动、滋养、灌溉,”他写道。
天主教大学和学校是不会压制问题,怀疑不会被驱逐,而是被接纳。在那里,心与心对话,方法在于倾听,将他人视为善,而非威胁,”他补充道。这封题为《描绘希望的新地图》的牧函强调,知识应当“既具有理智的责任感,又要严谨,同时又充满人文关怀”。教宗重申,正如《教育的伟大》一书所言,家庭是“人类的第一所学校”。
“基督徒的培育涵盖整个人,”教宗良十四世说道。他还警告人们,不要将教育理解为“功能性训练或经济工具”,因为这会将人简化为“能力档案”或“可预测的算法”。实际上,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都是“一张脸、一个故事、一个使命”。教宗在信中重申:“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以效率为轴心:它以尊严、正义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能力来衡量。”
他补充道,以人为本意味着“以亚伯拉罕的远见卓识进行教育”。为了“发现生命的意义、不可剥夺的尊严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普雷沃斯特是一位美籍教宗,长期在秘鲁传教,他在今天发布的牧函中也提到了“挚爱的”奇克拉约教区。“教育不能即兴发挥,”他写道。他还引用了自己在圣托里比奥·德·莫格罗韦霍天主教大学对教区发表的讲话:“人并非生来就是专业人士;每段大学历程都是循序渐进、一本书一本书、一年一年、一次次牺牲积累而成的。他补充道:“天主教学校是信仰、文化与生活交织融合的环境。”
关于基督教教育,他补充说,这是一场“编舞”,这与教宗方济各在2023年里斯本世界青年日之际对大学生的讲话相呼应。“培养‘完整’的人意味着避免形成各自为政的隔阂,”他补充道。“一种促进尊重”的教育风格核心在于“对创造的沉思”。教宗普雷沃斯特说:“忘记我们共同的人性导致了分裂和暴力;当地球遭受苦难时,穷人的苦难会更大。天主教教育不能保持沉默。”“生态责任不仅限于技术数据。”
和平也源于教育,教育“并非消除冲突:它是一种拒绝暴力的温和力量。‘非武装且解除武装’的和平教育教会我们放下攻击性言语和评判性目光的武器,学习慈悲与和解正义的语言,”教宗写道。
最后,普雷沃斯特再次回顾了“Gravissimum Educationis”开启的“信任季节”。如今,这种信任的衡量标准是数字挑战。他写道:“技术必须服务于人,而不是取代人。”
融入新的空间需要“牧灵创造力”。在教宗方济各的《全球教育契约》的陪伴下,这段旅程仍在继续。他写道:“我要求所有教育机构开启一个能够触动新一代人心灵的季节,调和知识与意义、能力与责任、信仰与生命。” 这一行动必须以三个“优先事项”为指导。内心生活——“年轻人需要深度”——、人类数字化——“算法面前的人”——以及解除武装和解除武装的和平——“我们用非暴力语言、和解、桥梁而不是墙壁进行教育。”
18/11/2020 17:31
05/12/2006
12/08/2025 17:55
20/05/2020 16:14
05/12/2019 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