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2025, 16.40
缅甸
發送給朋友

若开邦:无止境的战争与未解决的罗兴亚危机

作者 Lisa Bongiovanni

缅甸西部邦的轰炸仍在持续,这片土地长期是与穆斯林少数族裔关系紧张的中心。阿拉干军目前掌控了该地区的大部分行政权,但罗兴亚问题仍未解决。该社群依然处于三支争夺领土控制的武装势力交火之中。孟加拉在寻求中国支持的过程中,曾提议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但该倡议至今未取得进展。

 

仰光(亚洲新闻)—— 缅甸军政府持续轰炸全国各地的平民。除了袭击一所学校——至少 25 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军机还瞄准了若开邦拉代当区的屯雅维 (Tun Yawai) 村,造成多名平民死亡。

阿拉干军(AA)发言人表示: 「12 间房屋被完全摧毁。目前已找到 13 具遗体,另有 20 多人受伤。担心仍有更多受害者受困于瓦砾之下,因此死亡人数可能会上升。」阿拉干军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武装组织。

尽管近期地震引发了人道危机,冲突仍在持续,尤其是在若开邦的核心地区——乔克比尤(Kyaukphyu),该地对军政府而言具有战略重要性。据阿拉干军)表示,自 3 月 28 日地震发生以来,仅在若开邦便已发生超过 500 次攻击。阿拉干军持续推进,不仅针对军政府部队,亦攻击罗兴亚平民。

罗兴亚族并不属于缅甸国家立法正式承认的 135 个民族之一,使其成为事实上的无国籍群体。历史上,他们主要集中在若开邦,尤其是在毗邻孟加拉国的边境地区。在更广泛的阿拉干地区(该名称在 1989 年被军政府更改为若开邦之前使用),估计该穆斯林少数族群仅占当地人口的约 20%。大多数居民——超过 75%——则为若开族或阿拉干佛教徒。

目前,该地区正陷入三股武装势力的激烈争斗:阿拉干军、军政府武装部队(Tatmadaw),以及被列为恐怖组织、自称保卫罗兴亚族的阿拉干罗兴亚解放军(ARSA)。

在 2021 年 2 月军事政变后爆发的内战中,军政府利用该地区的族群分裂来削弱阿拉干军,以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外界指控军政府为对抗阿拉干军势力扩张,曾协助 ARSA 重返若开邦——这被认为是典型的「分而治之」策略。ARSA 和军政府武装部队均强行招募少数族裔成员。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最大难民营——位于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Cox’s Bazar)的难民营——已有近 2,000 名年轻罗兴亚难民遭掳,被迫加入军政府武装部队。

自 2024 年初以来,军政府已失去对若开邦大部分地区的控制。阿拉干军目前掌控约 80% 的邦域——17 个镇区中的 14 个——军政府仅剩锡照(Sittwe,首府)、乔克比尤(Kyaukphyu,一个具有中国利益的战略港口),以及马能(Manaung)岛仍在其掌控之下。

该地区目前由阿拉干联盟(ULA)管理,这是阿拉干军的政治组织,该组织声称其目标是透过包容性治理来恢复和平。然而,当地新闻媒体仍持续报导阿拉干军与阿拉干罗兴亚解放军所犯下的多起暴力事件,受害者多为罗兴亚少数族群。

四月底,孟加拉试图促使中国参与外交斡旋,以寻求解决该危机。达喀尔方面尤其忧心持续的冲突可能进一步助长激进化,这已威胁到该国的稳定。

上个月,孟加拉主要伊斯兰政党——伊斯兰集会党(Jamaat-e-Islami)提议在阿拉干/若开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罗兴亚国家。该构想是在达喀尔的一家酒店内,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举行的闭门会议上提出。

然而,此举未能取得进展:中国代表团未作任何表态,而缅甸军政府则直接拒绝该提议,认为这对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军方将领强调,现行已存在一套让「孟加拉裔」难民——缅甸官方用以将罗兴亚族视为外来者的称呼——回归的机制,并对中国介入此事表示强烈批评。

中国的斡旋是出于战略考虑——北京与内比都及达喀尔皆维持着紧密政治关系,并在若开邦拥有重要的商业与基础设施利益需要维护。

根据区域冲突专家阿什法克·罗尼(Ashfaque Ronnie)的分析,建立独立国家无法真正解决危机,因为它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根深蒂固的族群分裂与歧视。他认为,唯有从当地社群内部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辅以国际调解者的支持,才有可能带来长远的改善。

《外交家》(The Diplomat)报导指出,新政府是否真能走上这条道路,目前仅在罗兴亚人口较少的地区才有希望实现。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教宗对《禁止集束炸弹条约》正式生效感欣慰
01/08/2010
以色列呼吁在10 月举行新的选举
21/06/2022 12:06
辣比罗森:以色列的处理方式令梵蒂冈愤怒
17/01/2010
孟加拉国的首家天主教网上法律咨询电子报正式上线
01/11/2017 12:06
马达钦蒙席掌掴后,教区司铎修女遭洗脑
05/10/2012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