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力量赶不上进度
尽管北京方面已宣布推迟建造这条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至关重要的天然气管道,但该项目仍未取得进展。政治和财务方面的考量使得即将达成的合约条款协议变得复杂。同时,中国也在寻求其他供应商来满足2030年后将持续成长的需求。
莫斯科(亚洲新闻)—中国急需俄罗斯天然气,但北京方面继续推迟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多年来,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一直要求建造这条管道,这条管道将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生命线。这家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巨头在经历了四年战争和西方制裁后,规模已降至最低。
然而,9月2日普京、习近平(Xi Jinping)与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Ukhnaagiin Khürelsükh)在北京举行的会谈,尤其是在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东线”阅兵式上,曾给俄罗斯人带来希望。
对中国经济需求的分析表明,到2030年,新工厂的供应将面临巨大需求,而该项目仅需五年即可完成。中国必须谨慎选择外国供应,以应对各种地缘政治危机,而俄罗斯则必须设法弥补对欧洲出口不断下降的损失。
然而,正如卡内基政治研究所驻柏林专家谢尔盖·瓦库连科(Sergei Vakulenko)在《Meduza》杂志上发表的分析中所解释的那样,政治和财务方面的考虑使得就即将签订的合同的各项参数达成一致变得相当复杂。
目前,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消化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的买家,而且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欧洲市场,因为即使是欧洲也无法处理掉西伯利亚亚马尔地区的所有天然气储量,并确保俄罗斯获得相应的收益。
早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坚持开展新的项目,以非常实惠的价格向中国市场供应天然气,因为亚马尔(Yamal)气田的地质条件使其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维持生产。
自2010年以来,随着博瓦年科夫(Bovanenkov)采油厂的投产,该地区已进入密集生产阶段,并以非常实惠的成本增加了数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量。从亚马尔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即“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立即显得雄心勃勃,但造价也相当高昂:从乌连戈伊气源到蒙古边境的距离与到乌克兰边境的距离相同,还要穿越蒙古国境内近1000公里。然而,总的来说,无论是否发生战争,亚马尔的天然气输送都比经乌克兰输送到欧洲更便宜。
中国目前每年消耗超过4,000亿立方公尺的天然气,其中60%来自国内开采,40%来自进口,约一半来自俄罗斯和土库曼的管道天然气,另一半出口则为液化天然气。
同时,中国已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大幅成长。天然气在该国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而煤炭仍占50%以上,用天然气取代煤炭对于减少近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关重要,这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大城市,这是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根据中国领先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专家预测,到2040年,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增加至6,000亿至6,700亿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产量最高可达3,1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到2030年代后半期,中国将绝对需要从国外进口天然气。
如今,中国也从卡塔尔、澳洲、俄罗斯和马来西亚进口天然气,另有15%来自规模较小的出口国;中国正在各个地区寻找天然气,例如坦桑尼亚等国。但竞争已经开始,俄罗斯必须证明他们更便宜、更快捷,而不是在向乌克兰发射飞弹上浪费太多时间。
08/05/2021 18:05
15/06/2013
20/01/2016 18:34
03/10/2016 19:59
25/0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