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13, 00.00
梵蒂冈
發送給朋友

教宗:耶稣圣心、天主的怜悯给人生命,把我们从死亡复活起来

在今天《三钟经》时,教宗方济各指出耶稣圣心敬礼有圣经基础,它是很多天主教徒六月份的热心敬礼。圣心「不是虚构的象征,而是真正的象征,代表了人类救恩的泉源和核心。」教宗向来自孟买(印度)的朝圣者致候。昨天,教宗打电话到洛雷托祈祷的十万名来自马切拉塔的朝圣者。「生命是一个朝圣之旅。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与耶稣相遇。」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 耶稣圣心象征的「天主的怜悯」,「给人生活,把我们从死亡中复活过来」。这是教宗方济各今天(6月10日)在《三钟经》祈祷前,向圣伯多禄广场的朝圣者训勉的焦点,他在圣母祈祷后,向朝圣者中来自孟买(印度)的致候。教宗带领的《三钟经》祈祷,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与。

教宗方济各关心耶稣圣心的热心敬礼,他在演说的开始,提及教会两年前隆重庆祝耶稣圣心节,信徒们更热切在六月份祈祷。他说:「热心祈祷,使祈祷更具价值,而耶稣圣心是天主慈悲的最终象征,但这不是虚构的象征,而是真正的象征,代表了人类救恩的泉源和核心。」

「但是耶稣的怜悯不仅是情感上,而是一种生活动力可以恢复生命。」教宗提到今天福音所指纳因之寡妇的独子从死里复活(路加福音7:11-17)。

教宗解释说:「耶稣凝视注意到这位流泪的母亲。圣史路加说:『主一看见她,就对她动了怜悯的心』(13节)。这颗是天主的怜悯之心。」他说:「让我们向童贞玛利亚祈求转祷,她的无玷圣心、她的慈母之心,她最能分享天主的怜悯之心,尤其是在耶稣苦难和死亡时,玛利亚帮助我们变得温良,对我们的兄弟怜悯慈悲。」

在《三钟经》后,教宗方济受到广场上的朝圣者欢呼。他说:「今天,让我们不要忘记耶稣的爱,为人就是怜悯,是天主看到人的苦难、贫穷、我们的痛苦、我们的苦闷,祂会采取的态度。圣经用了「怜悯之心」来表达这感觉,令人想起母亲的胎:一位母亲在面对孩子的痛苦时,会有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圣经说,这是天主爱我们的方式。」

「什么是爱的果实?这就是生命!耶稣对纳因的寡妇说:『不要哭了!』,然后他叫已经死去的男孩『起来吧!』犹如从睡眠中唤醒他(13-15节)。天主的怜悯给人生命,祂把我们从死里复活。主以怜悯注视着我们,祂以怜悯等待我们。让我们不要害怕接近他!要有一颗怜悯的心!如果我们显示内心的伤口、我们的罪,祂会原谅我们。他是单纯的怜悯。」教宗重复了几次:「让我们常常记住:耶稣是单纯的怜悯,祂总是原谅我们!让我们到耶稣那里去。」

最后,他说:「让我们向童贞玛利亚祈求转祷,她的无玷圣心、她的慈母之心,她最能分享天主的怜悯之心,尤其是在耶稣苦难和死亡时,玛利亚帮助我们变得温良,对我们的兄弟怜悯慈悲。」

在《三钟经》后,教宗方济各向各朝圣团致候欢迎。他出奇不已的说:「今天,让我们不要忘记耶稣的爱。」

至于惊喜,昨天傍晚,教宗向从意大利的马切拉塔到了洛雷托的朝圣者谈话,他们是由「共融与解放」组织发起的每年朝圣活动,今年已是第35届。今年约有十万人响应,主要是青年人(图)。

教宗竟然打电话给在马切拉塔体育场集合准备前去朝圣的青年。

教宗方济各问候在场的人,并祝愿马尔谷·韦莱枢机(Marc Ouellet)生辰快乐。枢机刚主持弥撒完毕。教宗说:「我知道,你将会走28公里,边走边念玫瑰经、唱歌前进。这很美丽,因为这是生活的方式。生命是一条朝圣之路。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人生路途上与耶稣相遇,我们与他的相遇,而这给予我们信德。允许自己受耶稣指导,让自己受耶稣的指导!为我们许多人,对我们时代作为信仰的生活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我们说:『我信天主』,这很好,但你怎么活出这信仰生命?这是你以信德,使生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验。

当我们与主相遇时,他给我们惊喜。我们可以称他为惊喜之主。为你而言,也要对天主的惊喜开放,该事件的整夜朝圣,参加的人数每年增长,确是一个惊喜,它是一个标记,与天主的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你怎么能够解释,在1978年时,有300人参加,去年已经有九万人?你也可以依靠耶稣,他临在于这个具吸引力的活动。当你感到疲倦和你被诱惑独自行事时,想想点:重复说『你所答应了的是』,祈祷你们每个人会承认在他的血肉受伤,身体和精神上,你自己的人性需要基督的人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能够满足人的渴望。

你选择了「怀着希望前进」为这次的朝圣主题,亦就是这意思。亲爱的年轻人,在希望中前进!但是请不要让希望消失,它是天主给你的希望。大家好好参与弥撒,朝圣之旅愉快。愿善牧的主保佑你们。请为我祈祷!」【妮】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教宗勉励慕道者:渴求天主,把世界各地的人团结起来;否则信德流于陈腔滥调
23/11/2013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