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2025, 19.27
俄罗斯世界
發送給朋友

斯大林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复活

作者 Stefano Caprio

根据《Novaja Gazeta》的记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及在普京执政的25年间,俄罗斯新建了213座斯大林纪念碑,同时还举办过数百场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是胜利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却让普京得以严厉镇压任何形式的异议。

当俄罗斯军队通过在波兰边境部署无人机舰队直接挑衅北约国家,令全世界因核战争升级风险陷入恐慌之际,这个国家更以嚣张姿态展现出其对和平谈判与潜在经济制裁的漠视——显然坚信自己始终能占据上风,而北京与“新毛泽东”习近平共同举行的盛大阅兵式更是为其增添了力量。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接连不断,普京反驳那些预言经济衰退的末日预言家,向所有人保证“俄罗斯拥有无限的能源和矿产储备”,足以抵御任何危机和战争。事实上,就在俄罗斯无人机飞越边境之际,总统接见了一群年轻的俄罗斯科学家,他们展示了他们发现的新型“长生果”——葡萄和草莓,这些水果可以让人焕发青春活力,长寿。

从5月9日在莫斯科到9月3日在北京,伟大胜利的论调正以越来越怪诞和末世论的形式被反复提及,向世界展示历史正在“走上新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走过去的路。如果说中国领导人身着历史军装,以“伟大舵手”的新形象出现,那么俄罗斯领导人则日渐将自己视为“人民之父”——俄罗斯格鲁吉亚裔约瑟夫·斯大林——的转世,斯大林曾统治苏联三十年。正如普京本人即将这样做一样,尽管他不再穿着军装,但他对同样普世的胜利充满信心。

记者亚历山德拉·阿尔希波娃(Aleksandra Arkhipova)和尤里·拉普申(Yuri Lapshin)在《Novaya Gazeta》上发表的研究记录了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的重新斯大林化进程,并在普京执政的二十五年中愈演愈烈,为这位独裁者新建了213座纪念碑,并举办了数百场各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由共产党(KPRF)发起,但也由许多地方当局和爱国机构发起。在这方面最辉煌的一年是2019年,这一年是斯大林诞辰140周年,并开设了大约20座新的纪念碑。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通过“特别行动”解决三年后开始的乌克兰危机。

多年来,对这位苏联缔造者的个人崇拜一度自发复苏,但近来,在俄罗斯,对斯大林的纪念活动却呈现出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面貌。今年5月,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仪式上,莫斯科地铁塔甘斯卡娅站揭幕了斯大林的浅浮雕,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浮雕描绘了这位独裁者被忠诚的民众簇拥着,向他献上鲜花。这尊浮雕与1966年在同一地点竖立的原作完全相同,原作象征着当时的共产党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新斯大林主义”。当时,普京年仅14岁,还是一名街头混混,正如他在自传回忆录中所言。

这一举措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得到了效仿。5月6日,为纪念蒙古地区共青团的成立,该共和国竖立了一座新的斯大林纪念碑。联邦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例如在沃洛格达,人们为这位“大元帅”树立了一座半身像;在库尔干,当地州长组织了一场“斯大林语录马拉松”。7月,波罗的海舰队司令谢尔盖·利皮林将军向位于波兰海岸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军官之家捐赠了另一座“元帅”(Vozhd,另一个斯大林式的头衔,实际上是“领袖”)的半身像。目前,加里宁格勒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

从纯粹的政治层面来看,近年来人们对斯大林时代的看法发生了显著转变,这不仅是因为战胜纳粹的荣耀——也因为人们更广泛地认识到斯大林主义在其与邻国和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性。斯大林的罪行和恐怖行为已不再被讨论,这正应验了普京反复重申的评估:伟大的革命家弗拉基米尔·列宁对1917年及之后几年发生的事件所催生的新政治建构缺乏清晰的认识,犯下了“建立乌克兰”和其他独立共和国的重大错误,而俄罗斯的伟大本应被强加于其他民族。斯大林随后试图“纠正列宁的错误”,并为此被迫牺牲了一批人(数千万人),把他们关进了集中营。

这个版本实际上反映了这位革命领袖在1918年至1921年内战期间体力耗尽后,于1922年至1924年生命的最后几年因病体衰弱而被斯大林扣为人质的境况。列宁反对斯大林宣扬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斯大林则同时清除了党内所有反对者,掩盖最高领袖的最后诉求。斯大林在经过系统性斗争夺取政权后,特别将乌克兰列为目标,这绝非偶然。自1930年起,乌克兰被迫采取最激进的措施,推行集体农庄的农业集体化,甚至对乌克兰自由农民(甚至高加索地区乃至中亚地区的农民)实施去富农化,迫害被称为“富农”的私人,并被视为叛国者(如今他们被称为“外国代理人”),甚至剥夺基本生活必需品,造成被称为“大饥荒”(Holodomor)的“国家饥荒”。这是最不人道的种族和社会压迫措施之一,在今天,这很容易被称为“种族灭绝”。

仿佛这还不够——战争悲剧发生后,乌克兰人支持纳粹“巴巴罗萨行动”,并非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同情,而是为了摆脱苏联的束缚——胜利后,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恢复了莫斯科牧首区的斯大林,立即策划了乌克兰希腊天主教会与莫斯科东正教会的统一。这场统一由他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莫斯科牧首阿列克谢一世(西曼斯基)和乌克兰党委书记、未来的“改革家”尼基塔·赫鲁晓夫——于1947年在利沃夫举行的“伪宗教会议”上组织召开。在今天的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一切都如出一辙:通过镇压反对派实现权力集中,到集体化和“战时”工业化,再到对乌克兰俄罗斯教会的支持——这是发动“特别行动”最强大的意识形态动机之一。

如今,俄罗斯媒体已不再讨论斯大林的集中营和20世纪30年代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事实上,纪念这些迫害受害者的纪念碑正在被拆除,尤其是那些非俄罗斯籍的纪念碑,例如立陶宛人、波兰人、芬兰人等等,纪念政治压迫的博物馆和协会也正在关闭。这些事实并没有被否认,但舆论反而倾向于承认独裁统治的“功绩”,诸如“斯大林时代不会发生这种事”、“斯大林同志会把他们都枪毙”、“我们再次需要斯大林”之类的言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而这些言论在普京执政期间确实正在发生。全世界都害怕斯大林,但“他们尊重他”,就像在阿拉斯加与唐纳德·特朗普会面时发生的那样。

另一句令人难忘的名言是:“斯大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而不是为了自己。”他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去世时银行账户里只剩下800卢布。当然,同样的标准不能适用于现任总统,他拥有数不清的资产,并将自己的女儿和孙女安排在各种可能的权力位置上,但这仍然是一位为人民牺牲自我的伟大领袖的基本形象。如今,对斯大林的提及使得普京能够严厉镇压任何形式的异见,尤其是在没有必要将数百万人送往西伯利亚的情况下;只需剪掉几十名异见人士的翅膀,让他们的领导人在寒冬中死去,就像阿列克谢·纳瓦尔尼那样。对于其他人来说,封锁互联网,迫使所有人使用爱国即时通讯软件Max就足够了,因为现在每个人都完全依赖虚拟通讯。

如果没有斯大林的重演,就不可能重建胜利崇拜——这是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唯一真正的意识形态维度,因为出于经济、社会和政治原因,“未来的俄罗斯”根本不可能出现。最贴切的定义是普京本人的一句话:“未来将像过去一样,而过去是美好的。”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俄罗斯非洲、教堂和枪支
12/02/2022 13:28
传教士摄影镜头中的中国
18/12/2003
普京与习近平:阅兵背后的会谈(及议题)
12/05/2025 12:31
德里与伊斯兰堡剑拔弩张。同时对孟加拉国发动贸易战
02/05/2025 17:57
“俄罗斯社区”的快速增长
12/04/2025 14:38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