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企业与动物权利组织同意停止使用猴子采摘椰子
在泰国,利润丰厚的椰子市场依赖对3000多只经过特殊训练的濒危物种猴子的剥削。一场反对虐待这些动物的国际抵制运动正促使生产商采用新的系统。
米兰(亚洲新闻/通讯社)—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之一,但该行业正受到多个动物权利组织的抨击:通常,很大一部分椰子是由两种经过特殊训练的猴子采摘的。
这些猴子是北方和南方的猪尾猕猴;它们经过训练可以爬树,它们会采摘椰子并将其扔到地上,以便于捡拾。
整体而言,椰子市场每年为泰国创造超过250亿泰铢(约7.65亿美元)的产值,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用植物奶(包括椰奶,估计80%的椰奶来自泰国)取代牛奶,椰子市场还在不断扩大。
在泰国,使用猕猴采摘椰子的传统由来已久。然而,2020年,动物权利组织-英国善待动物组织(PETA UK)发布了一份报告,描述了采摘猕猴的恶劣条件,指出它们每天工作6到8个小时,采摘500到1000个椰子。
自那以后,尽管受雇的猕猴数量有所减少,从15年前的约15,000只减少到如今的3000只,但争议却愈演愈烈。
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兼牛津野生动物贸易研究小组主任文森特·尼曼(Vincent Nijman)研究了泰国采椰子猕猴的福祉,指出北方猪尾猕猴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而南方猪尾猕猴则濒临灭绝。
泰国已出台法规保护该物种,禁止饲养,除非它们是圈养出生的。
近年来,欧洲和北美的一些零售商开始抵制泰国椰子,原因是椰子采摘过程中使用了猴子。据估计,这种商业压力每年造成泰国约20亿泰铢(约6,000万美元)的损失。
因此,该行业的大型企业决定寻找解决方案。椰子产业集团汇聚了亚洲农业产业公司、Suree Interfoods、泰国椰子公共有限公司和Theppadungporn椰子等主要椰子生产商,现已开始与泰国野生动物之友基金会 (WFFT) 合作。 WFFT 是一家致力于保护泰国野生动物福祉的非政府组织,多年来一直支持这项事业。
合作的成果是,双方与泰国农业部于几周前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MoU),旨在制定一项联合行动。
为了杜绝这种做法,该协议包含一系列立法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动物采摘椰子。
双方讨论的内容包括引进一种新的棕榈树品种,这种树株型更矮,果实更容易采摘,即使没有猕猴的帮助也更容易采摘,并进行多项技术投资以鼓励机械化采摘。
另一项讨论内容是引入可追溯系统,以验证种植园不使用猴子劳动力,从而恢复人们对泰国椰子生产的信任。
至于目前受雇的猕猴,目前正在计划建立专门的设施来照顾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