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2025, 18.32
菲律賓
發送給朋友

甲米地省青少年中心为受虐女孩带来希望与疗愈

作者 ​Santosh Digal

由善牧修女会開設的女子中心,为受性别暴力和街头生活的幸存者服务達25年。它是一个庇护所,女孩们在工作与教育的氛圍下得以克服疏忽和创伤。一些受助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谈到重拾“童年的喜悦”,并重新获得“相信不会再有人伤害或虐待我”的信心。

马尼拉(亚洲新闻)—— 位于菲律賓甲米地的「青少年農田」 (Bukid Kabataan 中心(BKC)庆祝成立25周年。该中心由善牧修女会(RGS)開設,为在該國遭受性别暴力和街头生活影响的女孩提供服务。

庆祝會是一个回顾中心创立的時刻,彰显了其持续致力于赋权与重新找回自尊的使命,就是通过分享改变人生的经历,让女孩们重拾自我。

数十位曾遭受暴力、虐待与遺棄的女孩表示,该中心是一間安全庇护所,提供疗愈创伤、重拾希望的地方。

「青少年農田」中心秉持关怀、疗愈与教育的原则,持续提供全面的干预措施,帮助每位孩子恢复尊严、自尊与希望。

在該中心生活期间,女孩们接受多種实用技能培训,为将来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因此,她们在周末及暑假期间获得兼职工作机会,也会通过制作念珠和手链赚取收入,这些作品会销售给合作的非政府组织和来访該中心的宾客。

当这些女孩踏進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时,援助项目确保她们能够持续获得关怀、支持与指导。

为慶祝「青少年農田」中心成立五十周年,院方邀请了一些校友分享她们的人生经历。

14岁的琼(Joan)说道: “我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她說: “我想写下那些那些曾受虐待者的经历,希望能鼓勵经历过类似困境的年轻人,赋予他们故事意义。”

她說: “在庇护所,我学会了如何过安宁和平靜的生活。他们的爱让我学会珍惜自己的人生。” “我相信不会再有人伤害或虐待我。我也学会了表达自我和管理恐惧的技巧。我始终依靠天主的安慰。”

另一位15岁的女孩露西(Lucy)讲述了她在中心生活所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她解释道: “我们有一位邻居很关心我们,护送我和妹妹来到「青少年農田」中心,我们受到了热情款待。”

她說: “我们非常感激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在中心,我们重新体验了童年的快乐。我们感到安全与安心,因为这里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也保护我们免受危险和忧虑的困扰。”

善牧修女会由圣貝勒蒂修女(Marie-Euphrasie Pelletier)于1835年在法国创立,首批修女于1912年来到菲律宾。

在甲米地,修女们于1983年开始展开工作,最初为马尼拉总教区“牵牛花计划”,并由马尼拉明爱会协助。2000年,修会正式接管“牵牛花计划” 和「青少年農田」中心的全面管理。

女孩在中心的居住时间最长为三年,特殊情况下可酌情延长。对于离开中心的人,项目还提供家庭咨询、教育支持与课后关怀服务。

据计划主任、善牧修女会的吉玛·丁格拉桑修女(Gemma Dinglasan)介绍,孩子们放学后会前往设施内的花园,从事园艺劳动。她们喜欢看着幼苗生长,并在农场工人的细心指导下热情地照料花圃,也享受收获的过程。通过这种融合教育与照护的方式,孩子们学会成长为坚强、负责任的公民。

TAGs
發送給朋友
以打印方式查看
CLOSE X
另见


“L’Asia: ecco il nostro comune compito per il terzo millennio!” - Giovanni Paolo II, da “Alzatevi, andi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