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宣布将进行种姓普查,比哈尔邦选举成为焦点
印度政府多年来一直忽视反对派的要求,如今却转变立场,宣布将种姓划分纳入人口普查。这一政治举动的背后,既有选举压力的推动,也反映出弱势种姓群体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没有官方日期,但据当地媒体报道,人口普查应在2026年进行。
印度政府周三宣布,将这一政治举措的纳入下次人口普查。这一决定令反对派感到意外,反对派多年来一直呼吁实施这一决定。
种姓普查长期以来一直是反对党和社会正义运动的核心诉求之一。主要反对党国大党(Congress)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无论是在此前的"团结印度大游行"(Bharat Jodo Yatra),还是在2024年新近开展的"正义印度大游行"(Bharat Jodo Nyay Yatra)中,都反复强调这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旨在推动国家变革更广泛社会经济正义计划之中。
到目前为止,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一直持反对态度,称种姓普查具有"分裂性"、"反国家"甚至将其比作"纳萨尔派"(指1960年代的分离主义运动)。尼蒂什·库马尔(Nitish Kumar)领导的比哈尔邦政府在2023年进行种姓普查时,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指责其想要“分裂国家”,制造社会列哼。早在2021年,印度人民党就将不推进种性普查的决定称为“一项深思熟虑的政治决策”。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曾于2011年单独开展过种姓普查(与同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开进行),但由于数据被认为不准确且不可靠,结果从未公开。若这些数据得以公布,本可能对印度政治社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尤其会改变政府对弱势群体的补贴分配。
现在,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和印巴导弹交火上,而距离比哈尔邦选举仅剩几个月之际,政府似乎已经转变立场。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决定是对印度人民党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的直接回应。莫迪宣布将种姓纳入下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也标志着印度人民党-国民志愿服务团(Rashtriya Swaamsevak Sangh,一个极右翼准军事组织,也是该党意识形态基础的启发者)轴心迄今为止所遵循的路线发生了重大转变。
尽管RSS一直认为种姓普查会破坏印度教的统一——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也曾持有同样的观点——但当前的政治举措证实了种姓在国家治理和政治动员中的核心作用。
不同于2014年和2019年的选举,社会弱势群体——表列种姓(SC)、其他落后种姓(OBC)和表列部落(ST)——的投票在最近的2024年人民院选举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印度人民党在许多州失去多数席位。一些观察人士表示,将种姓划分纳入人口普查可能有助于该党在比哈尔邦选举(定于2025年10月至11月举行)之前提高其在落后种姓中的支持率。
然而,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为审查配额制度铺平道路,该制度历来偏向高种姓。这可能会激起主要种姓和部分其他落后阶层 (OBC) 的抵制,而这两者都是当前印度人民党社会联盟的支柱。
印度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最近一次普查是在2011年。原定于2022年开展的普查因疫情取消并无限期推迟。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新的普查日期,但据当地媒体报道,下一次普查很可能在2026年进行。
这对政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任务,政府需要收集14亿人的数据,其后勤、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多项法案正等待最新数据以推进实施,其中包括《妇女保留法案(2023年)》,该法案拟为女性保留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及各邦立法议会33%的席位。然而,在政府如何应对这一决定的政治社会影响尚不明朗之际,人们也越来越期待此次普查能推动权力进一步民主化,使代议制更真实地反映印度人口动态。
《印度曼陀罗》是《亚洲新闻》的印度专讯,如欲每周五都收到它,请点击此处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