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向银行注资数十亿美元,专家警告通胀和投机风险
印尼政府通过财政部向五家信贷机构拨款超过120亿美元。这些资金将通过“活期存款”计划发放,也适用于伊斯兰金融。人们对该措施的有效性、背后的理由及其对经济的实际影响持怀疑态度。
雅加达(亚洲新闻) - 印尼政府通过财政部向国内五家主要信贷机构拨款总计200万亿卢比(约合122亿美元)的国家资金。该指令根据部长令(KMK)第276/25号发布,旨在增强银行流动性并刺激经济增长。然而,一些专家和经济学家对此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此举可能会加剧通胀,且没有实际效益。财政部长普尔巴亚·尤迪·萨德瓦(Purbaya Yudhi Sadewa)于9月12日确认将通过“活期存款”计划发放这些资金。这笔资金将分配给传统基金和伊斯兰金融基金,期限为六个月,可不经拍卖机制延长。
资金分配方案如下:印尼人民银行(BRI),55万亿;曼迪利银行(Bank Mandiri),55万亿;印尼国家银行(BNI),55万亿;国家储蓄银行(BTN),25万亿;印尼伊斯兰银行(BSI),10万亿。利率为印尼央行(BI)利率的80.476%(目前为5%),政府年化收益率约为4.02%。
这笔资金不得用于购买国债(SBN)。此外,受助银行必须每月向财政部下属的国库总局提交报告。如果受助银行未能偿还资金,则通过“直接扣款”机制,根据受助银行在印尼央行的准备金要求(GWM))进行风险规避。市场分析、主管部门的建议以及政府的内部监督也被纳入考量。
在初始阶段,市场对政府的提议表示欢迎。未来资产管理公司(Mirae Asset)研究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鲁利·阿里亚·维斯努布罗托(Rully Arya Wisnubroto)解释说,通过“增加银行中介服务并增加对实体部门的贷款”,该计划将“加速”202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经济复苏。同样,印尼基沃姆证券公司(Kiwoom Sekuritas Indonesia)股票零售副总裁奥克塔维亚努斯·奥迪(Oktavianus Audi)指出,该计划可能产生三大主要影响:流动性增加、通胀迹象出现以及生产性信贷增长。
然而,一些批评人士质疑该措施的实际有效性,相反,它有可能加剧问题。雅加达私人银行家维斯努·罗萨里亚斯托科(Wisnu Rosariastoko)在致《亚洲新闻》的信涵中解释说,财政部的这项决定被吹捧为一项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但实际上却遭到了经济学家和专家的质疑。人们对其实际有效性、措施背后的理由及其对经济的潜在影响存在质疑。
这项政策最令人意外的方面是对商业银行的限制,禁止它们使用存款资金购买国债:SBN或SBI。这项限制违背逻辑,因为政府债券被认为是银行最安全、流动性最强的投资选择之一。通过阻止银行投资这些证券,政府实际上是在迫使它们持有闲置流动性或探索风险更高的投资选择。
这项限制可能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包括:减少对私营部门的贷款;增加风险承担;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有人担心,这项政策会产生闲置资金,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由于银行持有过剩的流动性,可能会倾向于增加放贷,从而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此外,对国债投资的限制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因为银行可能被迫持有流动性资金,而这些资金若投入实体经济本可产生更大效益。这种政策最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压力和投机泡沫的风险。当前政策只关注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却未能解决根本性结构问题,这只能提供暂时缓解而非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