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法制止贸易走私行径
尽管政府宣布采取措施,但是,假冒产品市场如雨后春笋。文化因素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不足,妨碍了有效的干预
北京(亚洲新闻/南华早报)—今天,中国正式实施《保护知识产权法》。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假冒和仿造产品的生产。昨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知识产权论坛”中,特别强调了这一问题。
美国保护知识产权协调员克里斯·伊斯莱尔表示,美国市场上百分之六十九的假冒产品都来自中国。
德国政府科技部负责人绍尔特指出,欧洲大陆内泛滥的仿造产品中百分之六十来自中国。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致函“国际知识产权论坛”时指出,中国拨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打击仿造交易”。但是,只有经过“长期持久的艰苦工作”,才能真正保护知识产权。昨天,中国政府国务院通过一项文件,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出口产品的严格监督控制。
中国全国专利局副局长严晓红(译音)表示,“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了假冒和仿造产品的泛滥”。
美国国会北亚地区负责人沃特曼表示,“北京采取的打击仿制品行动尚未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湖北省武汉中南大学经济系吴汉东表示,“如果继续执行我们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是很危险的,将受到世界的孤立,导致自我淘汰的结果”。美国、日本、欧洲是中国假冒产品的最大受害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刚刚结束的美国之行中作出保证,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打击假冒产品。
在中国,各种产品都可以假冒。从巧克力到高档体育用品,一应俱全。二OO五年,上海工商管理部门查处了六百多起假冒伪劣、侵犯外籍商标权的事件;还计划关闭世界著名的假名牌产品市场。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对走私和生产假冒产品的商贩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惩处。(PB)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