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使渔民渐被边缘化,教宗良十四世重申“海洋使徒会”宗旨
教宗透过一份手稿,赋予港口牧民服务网络新的法律形式,使其能够“热情和慷慨”地继续开展这项服务。与此同时,切尔尼枢机在世界渔业日致辞中感叹:“许多渔民面临着远在海洋之外的重重困境:收入微薄、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恶劣、远离家人。”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日发布手稿,正式确立“海洋使徒会”为“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下属“海洋使徒会”工作的核心协调机构。
这项措施承认了“海之星”(Stellae Maris)协调机构的教会法人资格。 “海之星”是由遍布全球港口的牧民机构组成的网络,为海员及其家属提供援助。
今天的法令草案,其中也包含了“海员使徒会”的章程,是在罗马教廷现行体制内对一项教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进程进行修订的。
这项措施首先表达了“教会希望在海上牧灵关怀的背景下,继续以热情和慷慨的精神关怀服务于海员”的愿望,即使在当今这个常常遗忘那些在海上辛勤劳作的人们的时代,他们往往为如今备受瞩目的全球供应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正因如此,教宗良十四世的手稿与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部长迈克尔·切尔尼枢机主教在世界渔业日之际向世界各地渔民发表的致辞同时发布,意义非凡。世界渔业日自1998年起由联合国发起,每年11月21日庆祝。
切尔尼枢机(Cardinal Michael Czerny)在致词中提及了渔民与希望美德之间的深厚联系,而希望正是今年庆祝的禧年的核心。但他同时也指出,如今渔民群体面临许多严峻问题。
他写着:“令人痛心的是,许多渔民不仅要面对大海的挑战,还要面对工作上的困境:收入微薄、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恶劣、远离家人。我们绝不能忘记,每一次捕捞背后都承载着一条生命、一个家庭,以及对全面发展的期许!”
该位教会整体人类发展部部长指出:“高度工业化的捕鱼方式也对小型渔船构成巨大威胁,因为它减少了剩余的渔获量。此外,大型渔船还会留下污染性残留物,破坏沿海生态系统。”
“在大型工业捕鱼船上,船员们一待就是几个月,生活在狭小且不舒适的空间里,远离家人,工作时间往往超过法定限度。他们中许多人是移民,有些情况下,他们是在歧视性条件下被雇用的。”
各国政府必须认识到:“必须让渔民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影响他们的政策和法律只会由那些‘生活在高度发达、生活质量远超世界大多数人的舒适环境中’的人来讨论和讨论。”
因此,该位枢机指出:“教会透过海上使徒工作,致力于在渔民和水手遭受苦难最深的地方与他们同在。”在沿海教区和港口,他们的牧师和志工陪伴着那些长期与家人分离、身处危险工作环境、在海上度过艰辛日子的人们,也成为他们尊严的代言人。
最后,文中写着:“我们恳请所有水手、渔民及其家人蒙受圣母玛利亚(海星圣母)的慈母庇佑。愿玛利亚指引并守护那些在海上耕耘的人们,并以她慈母般的代祷,使每个人都充满希望、秉持正义,并致力于保护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