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权之争对北京真的有利吗?
几十年来,中国向房地产行业投入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泡沫。现在它正在投资高科技,产生过剩的产能,但并没有真正提振经济。数百万因建筑业而流离失所的农村工人,在创造就业机会很少的创新部门找到工作。另一方向是可以投资于每天靠10美元生活的9亿中国人。
米兰(亚洲新闻)—— 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工厂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SVOLT工厂以高效著称,自动化程度高达95%,机器人与机械设备协同运作,精准度极高,堪称工业奇迹。
然而,就在附近,一个有十几栋公寓楼的大型住宅区,似乎空置了。再往前走一点,一个购物中心裡有看起来优雅的商店,但顾客也很少。
这些畫面凸显了当代中国的悖论,一个在先进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而其经济却停滞不前,很大一部分人口,仍然被排除在进步的優勢之外。
世界各地的媒體,经常赞扬中国的科技成功,从电池越来越强大的电动汽车,到挑战美国巨头的人工智能模型。
在短短十多年内,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从第 43 位跃升至第 10 位,而研发投资增长了 475%。最终结果是,中国现在保持着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的世界纪录。
在万众瞩目的中共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和相关解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确实被列为新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的战略任务首位。
但在这种成功的外表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具问题的经济现实。
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经历了连续15年的经济放缓,债务也在稳步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正在下降,而技术投资却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该国对科技至上的方向,创造了一个产生创新但浪费大量资源的体系,将资本置于民生之上,产生产能过剩而不是广泛的繁荣。
中国的发展模式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国家确定战略部门,并向它们提供补贴。2009年至2022年间,北京实施了7,500多项财政支持政策,总成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
这种方式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创造了全国冠军。例如: 比亚迪控制着近28%的中国市场,以及超过22%的全球市场,是特斯拉的两倍多。
然而,该机制通过根据政治而非经济理由,分配融资而产生扭曲效应,而破产立法的无效性和不断获得信贷,导致市场本应淘汰的低效公司。其结果是几乎每个优先部门,都出现系统性产能过剩。
中国有一百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其中许多制造商在供需远大于需求的市场中,积累了越来越大的亏损。
因此,管理巨额库存所需的债务水平,变得不可持续,港口变成了未售出汽车的停车场,并使人工智能芯片在新建的数据中心闲置。
金融危机现已显而易见,超过四分之一的上市制造业公司报告,营业利润低于利息支付,而七年前这一比例为10%。
在商业航空和先进半导体等科技最复杂的领域,该国仍然严重依赖西方。
最大的浪费卻是人,因为大约有9亿中国人每天靠10美元生活,尽管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处理空工厂和失败的项目。
他們的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都很差,更不用说获得工作保障、福利和储蓄的机会有限了。
人力资本问题也许是中国雄心壮志上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大约60%的劳动力从未上过高中,这是中等教育扩张相对较晚的结果。
该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南韩和爱尔兰,在中等收入经济体时期所享有的教育水平。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人力资本水平如此之弱的情况下,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状态。
中国的大学培养的科学相关博士学位比美国多,但这些受过教育的精英,与缺乏现代经济所需基本技能的数亿工人共存。
这种教育赤貧与中国经济的持续转型,发生了明显冲突。
从房地产驱动型增长到科技驱动型增长的转变,正在造成影响深远的就业危机。科技行业虽然很先进,但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因为它是资本密集型的。
例如,像SVOLT这样的自动化工厂雇用了几百名员工。
另一方面,曾经占经济约30%的房地产业的崩溃,留下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真空。如今,该国有超过 6,000 万个空置住宅单元,价格持续下降。
数以百万计因建筑业而流离失所的农村工人,无法在科技行业找到工作,最终成为不稳定、低薪工作的司机或快递员
这一趋势导致过去15年来,非正规经济中劳动力所占的比例,从40%上升到60%。
整个中国社会的不信任現象,随处可见。
在中国制造业繁荣的标志性城市深圳,购物中心空置一半,餐馆顾客数量下降,而当地公司高管则因预计内需不会复苏而推迟投资。
这种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源于深思熟虑的政策选择,而不是错误或低效率。中国的制度将数万亿美元用于优先工业项目,而家庭则在低工资和不发达的福利体系中苦苦挣扎。
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中国领导人相信科技自给自足的绝对必要性,而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任何优先考虑人民福祉的改革的抵制,也使情况更加复杂。其结果是从一种低效的过度投资,转向另一种低效的过度投资。
几十年来,中国向房地产行业投入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泡沫;现在,它正在将它们注入科技领域,产生过剩的产能和越来越多的人为支撑的僵尸公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中国模式显示出其深深的皱纹时,一些西方政府正在将其视为本国产业政策的可能标准。
中国的经验表明,大规模补贴可以在特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成功,但被忽视的教训是,它们不会自动转化为广泛的经济增长或总生产率的提高。
一个人可以建立科技巨头,但如果不投资于人们的教育、技能和消费能力,就无法产生生产力。
SVOLT的最初形象,其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几乎闲置,象征性地代表了当今困扰中国经济的系统性浪费。
如此巨大的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同时导致债务不可阻挡地增加,而这在一个有数千万人正在寻找工作的国家。
中国这条科技巨龙可以不断创新,用它的进步惊艳世界,但只要拖着政权深思熟虑的选择留下的亿万人民的沉重尾巴,它就会一直低迷不前。
